不要讓從眾盲目遮蓋了你自己的判斷
從眾效應總是很神奇,只要成為群體的一員開始,很多博學之士便和白癡一起失去了觀察能力。心理群體易沖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微博發言,匿名好還是實名好?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如果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看,或許還會有一番新的認識。互聯網特別是微博的發展,對不同“心理群體”的形成提供了環境和條件。
心理學家的研究早就表明,在心理群體形成之后,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為變得與他們單獨一人時頗為不同。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勒龐對此有不少發人深省之論:從成為群體的一員開始,博學之士便和白癡一起失去了觀察能力。心理群體易沖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輕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群體中的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傳染性暗示過程的起點。在暗示和相互傳染的推動下,一個人編造的奇跡,立刻就會被所有的人接受。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縱群體的人,給他們提供的也正是這種論證。
不少人的發言,聽起來激情四射,頭頭是道,但仔細琢磨,卻發現沒有內在邏輯關聯,得不出那樣的結論。然而,心理群體往往忽略這種“琢磨”,全盤接受。在匿名狀態下,這種群體心理效應被放大。匿名,無異于給發言者以隱身衣,同時給其放縱自己、傳播謠言、歪曲真相提供了便利。這就是為什么留言板上有很多露骨惡心的色情表達和完全無聊無恥的攻擊謾罵,“地震”“謠鹽”之說瞬間讓社會出現恐慌。
輿論學有一個重要概念叫“沉默的螺旋”,是指“已有的多數人的輿論對少數人意見無形的壓力,形成一方公開疾呼而另一方越發沉默的螺旋式過程,于是更為強大的輿論生成。”在一定意義上說,這正是群體心理發生作用的過程。最終形成的“輿論漩渦”或輿論一邊倒現象,正是群體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
這種群體心理,既可以對社會發展起到正向作用,也可能對社會進步產生負向的力。這種力量,從根本上說非理性的成分居多,而社會進步還是要靠理性的建設性的力量來推動。然而,這種群體心理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是難以避免的,更何況在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實名制或有利于祛除匿名發言者的隱身衣,削弱這種群體心理效應。
盡管心理群體會對一些哪怕是輕微的反駁進行謾罵,使得一些人面對“輿論漩渦”而沉默。但是,真正清醒理性的聲音,還是能夠較大地減弱群體心理效應,使輿論回到理性的軌道。這也就是勒龐所說的:有時只消一句悅耳的言辭或一個被及時喚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群體最血腥的暴行。
-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是多大關于這個心理年齡,大家相信也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人到了80歲確實有一顆孩子的心,但是有的人到了18歲卻是有的比大人還要成熟的,
-
心理測驗: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這輩子你會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嗎?你的婚姻會由你自己做得了主嗎?有多少人,關于自己婚姻、愛情的選擇,有著太多的無奈跟不舍。你
-
心理測試:你的人生會走什么樣的路線?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究竟你的人生會是什么樣的人生軌跡呢?不一樣的性格基因,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生命路線,你平日的行為模式也無
-
心理測試:你的愛情直覺靈不靈?在感情的世界里,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否擁有靈感默契呢?是否能夠做到心有靈犀一點就通呢?有了靈感,你就能敏銳地察覺對方是否真心
-
測試你是否自戀過了頭?平常你是一個容易自戀的人嗎?或許你會說,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戀的,誰不愛自己呢?那么,你是否自戀過了頭了呢?今天跟小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