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考前焦慮癥
考試前焦慮:肚子痛、頭痛、眼睛疼痛、視力模糊、心慌氣短、尿頻等癥;情緒上煩躁不安、脾氣暴躁、情緒容易激動控制不住、坐力不安、有些考生甚至對聲光刺激比較敏感。行為上摔東西、抑郁情緒和自卑感強烈。
應對:對高考的期望值不要太高,結合實際水平做出整體評價,找到弱科,重點攻克;不要與其他考生攀比,不可用自己缺點和他人優點比較;學會放松自己,聊聊天,聽聽音樂,散散步,打球、爬山等;增加休息和睡眠。如果焦慮嚴重,還需藥物治療。
■考試中焦慮表現:考試時感到頭腦出現空白,思維能力降低,手足無措,心慌意亂,出大汗,虛脫,難以控制情緒和思維,對考不好的嚴重后果感到恐懼。
應對:考生應終止答題,閉上眼,做幾個深呼吸,兩三分鐘就可從焦慮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考試后焦慮:擔心自己考不好,心情煩躁,不與人交往。
應對:考完試后,考生應該適度地放松,找同學談談心,看看電視,出去轉轉,籌劃一下大學的學習計劃。每科考完后,考生一定不要找同學議論,以免影響下一科。
考前一兩天,靜靜躺在床上,想像輕松、美好的場景,比如綠地、藍天。調整好呼吸,想像自己拿著準考證走進考場,監考老師發試卷,拿到試卷檢查試卷頁數,看題,答題。想像著曾經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預演一下如何解決。這是減壓、放松的好方法。
焦慮過于嚴重的考生,專家建議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接受治療。
小點子
宣泄法:當出現心神不定、焦躁不安、看不進書、飯吃不香、睡眠不好等精神痛苦時,最好找朋友、同學談心說笑,或參加文體活動。
理喻法:用理智戰勝壞情緒的困擾。正確評價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勢,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視現實,不給自己有過高期望值。
意控法:借助于意念,告誡自己“遇事不慌”、“遇難不憂”,自覺調節情緒,心平氣和地進入考場,穩健自如地應付考試。
充足睡眠法:充足的睡眠可使考生消除疲勞、清醒頭腦,具備充沛的精力。
調好生物鐘
6時至8時:人頭腦最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適合全面復習功課;
8時至9時:人的耐力處于最佳狀態,可安排一些難度較大的攻堅內容;
9時至11時:適宜突擊記憶知識點,可事半功倍;
13時至14時:宜休息,可休息調整,養精蓄銳,也可聽輕音樂,做放松操;
15時至16時:適宜長期記憶,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內容;
17時至18時:可安排需要復雜計算的內容。
晚飯后:分兩三個時間段學習,語、數、外等科目應與另外兩門交叉復習;也可在內容上難易交替。
合理飲食
◆吃飯最好“少食多餐”,以清淡為主,不要吃得太飽,否則會使腦供血不足,容易造成疲勞;
◆疲勞時可喝葡萄糖水或吃巧克力,這樣可增加熱量,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加強大腦興奮度;
◆飯后喝些鹽水,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飯后半小時可吃些水果,以補充鉀和鈉。
父母:對孩子內緊外松
家長應幫助孩子做好考后心理調整:要有落榜的心理準備;切忌不切實際:有的家長給孩子定的目標太高,很容易導致孩子望塵莫及的悲觀、失望心理;切忌經常嘮叨:家長在孩子復習迎考期間,不要反復說:‘你用用功呀’、“你要考好呀”等似叮囑又帶幾分警告意味的話。這樣,會使孩子產生逆反或懼怕心理,惟恐辜負父母的期望,思想包袱加重;切忌忽略細節:考試前夕,孩子的身體在大腦的指揮下,神經內分泌系統處于功能上的亢奮狀態。醫學上稱之為“應急狀態”,加上用腦過度,孩子很容易出現飯吃不香,覺睡不沉的現象。如調整不好,還會出現失眠、神經衰弱的癥狀。家長應盡量保證孩子豐富的營養、充足的睡眠,關心孩子的細節。
-
克服心理焦慮癥有哪些辦法 用這6個小竅門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焦慮癥的,而且焦慮癥其實也是屬于一種心理疾病的,嚴重的就會影響到自己身體健康的,
-
什么是焦慮 焦慮有好有懷如何自我緩解的在說到焦慮癥的時候,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的熟悉,因為這個焦慮癥其實也是有一些負面的影響的,因為這個焦慮癥的發生也是非常
-
怎么緩解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不管是身體方面的或者心理方面的壓力。也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到
-
在職場中如何拉近同事關系 不妨試試這樣做如果是換了新工作以后,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才可以和新同事在一起相處的,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拉近一些關系的,而且我們大
-
你了解焦慮癥嗎?焦慮癥原因有哪些焦慮癥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焦慮癥有家族病史,有家族病的人更容易出現焦慮癥,所以平時要注意調整情緒,緩解壓力,焦慮癥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