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上了知識焦慮癥了嗎?
現代網絡信息如此發達,而且人們做什么事情總喜歡找“度娘”,可在上面一搜發現,你想要的知識太多了,而且眾說紛紜,不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的,這時候就很容易患上知識焦慮癥。
這些人有個共同的特點是高學歷或可稱知性男女,由于對知識與信息過度吸納,對自己身體狀況極度擔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有關健康知識或醫療信息,焦慮地觀察自我,對疾病感到恐懼,并伴有極為痛苦的幻想。
心理醫生在門診中經常會發現一些25歲到45歲的擁有高學歷、置身高新技術行業的白領人士,尤其是那些常與高流量信息打交道的正常成年人會突發一種奇怪的疾病: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也沒有任何器質性改變,發病間隔、起病時間都不一定,但他們會突然出現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癥狀,。心理專家們認定這是一種身心障礙,可以暫時稱之為“知識焦慮癥”或“信息焦慮綜合癥”。
我們知道,信息和知識是人類文明的象征,也是創造財富的源泉,但另一方面,科技與文明把人的心靈變得更為擁擠和孤獨。所謂的知識焦慮癥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是一種焦慮癥的異化形式。由于身外環境的瞬息萬變,使得許多人對未來無法確定,甚至充滿恐懼。這就必然會造成心理緊張,急躁,嚴重的甚至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如不斷小解、不斷洗手、失眠、厭食等。如果不懂得適時地放松和調節,都會給我們的精神及生理造成傷害。
從日常生活上看,每天連續看電視、聽廣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的人都很容易引發焦慮。從職業來講,記者、編輯、教師、廣告員、信息員、網站管理員、情報人員、監聽人員、間諜、聲納員等都是該綜合癥的高發人群。
知識焦慮癥不僅在主觀上呈現身體緊張、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對未來無名的擔心、過分機警等癥狀,在客觀上還有一定的持續性,通常上述反應在2周以上才可能被診斷為知識焦慮癥。
雖然對知識及信息的過度焦慮有很大危害性,但正常的對知識的渴求與充實自我卻不能放棄,人對壓力的適應能力其實也隨著社會的進化而逐年上升。如當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考各類證書的人的行為通常都不會轉化為過度焦慮,但也絕對不容忽視,一定要注意張弛有方。
部分知性男女過度關心自己的身體與健康,由此造成焦慮傾向。比如說有一次血壓升高的情況之后,這一類的人就會天天量血壓,想要測定一下自己的心臟、血管的健康程度,同時經常量自己的脈搏、找心臟科的專家來做心電圖的檢查,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自己身體功能的變化,甚至查遍可找到的醫學資料,以求證所受的藥物及治療有何副作用或有無新的藥品及技術的發展,以解決自己的問題。
這類人常有些身體不舒服的癥狀,例如頭痛、頸酸、腹痛等,但因為對疾病或癌癥的恐懼而致使某些人變為更神經質傾向,不斷地抽血或做儀器檢查,即使得到陰性的結果仍然是半信半疑,擔心檢驗室的技術或醫師的判斷有問題而再換另一個地方去重新檢查過。
神經質的人比較常做健康檢查,當然在現代醫學所強調的預防醫學的立場上,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的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也很可能有些人會因為神經質之故而能早期發現某些病,不過在做健康檢查的人當中,有不少的人只不過是神經質或精神官能癥的病人而已。
其實,知識焦慮癥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擔心它會轉變為精神疾病,只要你能意識到它起病的原因,并正確對待治療,還是可以有效緩解的。
-
克服心理焦慮癥有哪些辦法 用這6個小竅門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焦慮癥的,而且焦慮癥其實也是屬于一種心理疾病的,嚴重的就會影響到自己身體健康的,
-
什么是焦慮 焦慮有好有懷如何自我緩解的在說到焦慮癥的時候,相信很多人也并不是那么的熟悉,因為這個焦慮癥其實也是有一些負面的影響的,因為這個焦慮癥的發生也是非常
-
怎么緩解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不管是身體方面的或者心理方面的壓力。也是很多現代人的通病,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到
-
在職場中如何拉近同事關系 不妨試試這樣做如果是換了新工作以后,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才可以和新同事在一起相處的,應該怎么做才可以拉近一些關系的,而且我們大
-
你了解焦慮癥嗎?焦慮癥原因有哪些焦慮癥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焦慮癥有家族病史,有家族病的人更容易出現焦慮癥,所以平時要注意調整情緒,緩解壓力,焦慮癥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