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癥的成因和預防
專家認為恐懼癥的成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a、教養方式 雖然新近的研究著眼于社交恐懼癥,但無論那一類恐懼癥皆與心理成長過程中的教養方式有關。如:過分嚴厲和教條化的教育,會使人的心理成長過程單一,使其社會理解和適應能力相對較低,難于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過分粗暴或壓抑的環境,也會使人的正常心理發育受到扭曲,對外界事物出現錯判或誤判。
b、遺傳及性格因素 此癥與人的性格特征有關。比如,3歲以前表現膽小、羞怯者,成年以后往往較容易發生社會交往恐懼癥。遺傳因素在恐懼癥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
c、生物學因素 有人推論,恐懼癥患者可能存在突觸后5-HT能受體超敏感的可能。
[編輯本段]恐懼癥的臨床表現
由于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而內心感受又存在差異,情感反應自然也有所不同。因此,恐懼癥所出現的恐懼對象種類繁多。有些人主張在恐懼對象的后面加上“恐懼癥”三個字就作為病名,諸如:高空恐懼癥、幽閉恐懼癥、動物恐懼癥、見人恐懼癥等等。這種方式對認識疾病的病因有好處,但對于歸納、總結和治療無太大裨益。因此,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將恐懼癥分為:場所恐懼癥;社交恐懼癥(社交焦慮癥);特定恐懼癥。
⑴、場所恐懼癥的表現
a、當我進入一些特殊環境時就會不自主產生恐懼感。包括空曠的廣場、擁擠的公共場所、封閉的環境等,如球場、商店、劇場、公路、電梯、公共汽車、火車、黑暗等。
b、我總是擔心在此場所中,會昏倒、發作某種病癥、失去控制,而又無法逃離現場。
c、只要一處于恐懼環境之中,我就出現害怕出事的感覺,不自主想逃避,如若不能實現,就會心慌心跳、呼吸氣促、出冷汗、頭腦混亂、手足發抖、肌肉抽動,甚至昏厥。但一經離開恐懼環境,即可自行恢復正常。
病例:一位銀行職員,在觀看了美國“九·一一”事件電視節目后,即不敢上班。他害怕自己工作的大樓萬一發生什么事,就逃不出來。雖然,他明白這種可能很微小,但還是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每次勉強上班,都是憂心如焚,內心十分痛苦與不安。最后,只有辭職回家。
場所恐懼癥的患者,病情通常由淺入深。一開始只要有熟悉、信任的人陪同就可以控制,逐漸發展到任何安全保障都失去作用。嚴重者,恐懼場所還會泛化,最終不敢跨出家門。
⑵、社交恐懼癥的臨床表現
a、當我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緊張和害怕感,而不敢與人交談,甚至對視。如逼不得已的交往會面,會出現面紅或感覺面紅、心慌心跳、出汗多、發抖等令人不愉快的感覺。明知沒必要,卻不能自控。
b、我害怕的是已經熟悉的人,或者是陌生人。我會想方設法找借口,拒絕參加種類聚會。平時極少與人閑聊和攀談,甚至不愿主動與人通電話。
c、我的性格偏內向,自幼有膽怯,過分注重自身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容易產生自卑情緒。
d、我的內心十分痛苦。雖然在人面前,我總是掩飾自己的缺點,害怕別人看到或發現自己的短處。但往往難以達到目的。
⑶、特定恐懼癥的臨床表現
您對恐懼某些特定的物體特別恐懼有恐懼感嗎?如:動物(蜘蛛、毛蟲、蛇、猛獸、老鼠等)、尖銳對象、血液、手術、打針、雷電等。只要對其中的一項過分害怕就是特定恐懼癥了。
這種恐懼癥的對象特指性較強,一般只在面對恐懼對象時發作癥狀。表現為不敢正視、害怕和逃避。強迫面對會出現一系列植物神經癥狀,少數會出現瀕死感。
特定恐懼癥患者多數有與恐懼對象相關的不愉快經歷和體驗。在青春期之前男女比率多無明顯差異,而青春期后,以女性多見。
診斷恐懼癥時疾病的鑒別
⑴、焦慮癥 恐懼癥產生的害怕系對特定的事物和處境,自知這種威脅的來源;而焦慮癥產生的恐懼情緒系指向未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某種威脅和危險。
-
恐懼癥原因有哪些?了解恐懼癥的原因恐懼癥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身體素質差也是導致恐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是誘發恐懼癥的常見因素,大家要注意恐懼癥
-
如何預防恐懼癥?從生活習慣開始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恐懼癥的預防,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預防恐懼癥要及時克服恐懼的心理,及時緩
-
恐懼癥有哪些表現?深入了解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恐懼癥不了解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恐懼癥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的心理,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異常出汗的現象,
-
患了社交恐懼怎么辦 嘗試心理暗示法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得了社交恐懼癥的癥狀,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疾病的困擾的,那么在得了社交恐懼癥的時候,我們應
-
心理恐懼怎么辦恐懼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心里特別的害怕,有時候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心碰碰的跳之類的,那么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