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壓力會催生“恐高癥”
這幾天,“母親俱樂部”的中學組QQ群里有高三家長提到孩子的升學問題,引發一眾高三家長的共鳴。新學期已過月余,新高三的學生及家長已經早早的開始考慮來年的高考。基于當前高考中激烈的競爭,學習好的學生怕發揮不理想;學習差的學生怕落榜,高中最后一年爭分奪秒沖刺的氣氛里開始彌漫一種焦躁、壓抑的情緒,這種發生在家長與學生身上的“恐高癥”現象,嚴重影響高考前的學習籌備,對此,學生和家長應該適當的排解焦慮情緒。
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不能避免
劉先生最近發現兒子的脾氣變暴躁了。兒子小劉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學習上的事情從來沒讓父母操過心。可是,這才剛升高三沒幾天,劉爸爸就發現小劉有點不對勁了。凌晨兩三點,還聽到兒子房間有動靜。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一提到“高考”或者“分數”,兒子的臉就變了,脾氣大得很。
劉先生感覺,兒子的壓力太大了。于是,他有意識地減少了孩子學習的時間,每天提早催著孩子去睡覺,還取消了兒子雙休日的補習,可是,還是沒見兒子開心起來。“我現在也不想他考多好的學校,多高的分,就希望他能輕松點,不要高考還沒考成,心理就先垮了。”陳爸爸不無擔憂地說。
其實,小劉的情況并不是個例,“高考恐懼癥”現象在每年的高三考生中都會出現。一項針對高三學生及其家長的心理調查顯示:只要上了高三,學生和家長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情緒。80%的學生表示,如果模考成績不理想,肯定會影響心情和學習動力,40%的學生稱,因無法忍受家長嘮叨而影響到情緒的穩定性,出現了挫敗感、自我否認、自我懷疑,甚至想放棄高考等心理反應。
高考恐懼癥不光出現在孩子身上,家長焦慮的比例甚至更高。45%的家長說,孩子參加高考自己很緊張;25%的家長認為,如果孩子的成績不理想自己無法接受;20%的家長因擔心孩子的學習而心煩意亂;10%的人不知如何處理孩子高考與自己工作之間的關系。統計結果表明,90%以上的高三家長都或多或少患有“恐高癥”。
家長對策:調整期望值,注重教育方式
高三生小瑞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處于中等水平。為了幫助她提升成績,父母為她報了兩個輔導班。可是沒想到,在學校最近的一次摸底考試中,小瑞的成績在班上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幾名,這讓本來就著急的父母產生了急躁情緒。“怎么補習也是無濟于事,天生就沒有上重點大學的命!”母親的這番話嚴重打擊了小瑞的自信心。
據了解,進入高考年,隨著高考的一天天臨近,家長們就越容易對較高的分數有一種期待和盼望,產生高于實際情況的期望值。有關心理專家認為,家長不切實際的期望值、不現實的目標非但不能給孩子帶來學習動力,反而會給孩子增加更多的心理負擔,引起恐懼、抑郁等。家長平時流露出來的焦慮、暴躁的情緒還會對孩子的復習備考產生很大的干擾。
心理咨詢師李琦提醒高三家長,不要在備考期間給孩子設立不現實的目標,試圖讓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取得飛躍式進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表現,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學習基礎、特長愛好、智力潛能和發展方向都不同,所以,家長要對孩子合理要求,合理期望,鼓勵他們以樂觀的心態積極備考。高三家長這段時間還要以孩子自身為參照對象,隨時發現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與提升,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了,不要過分苛求孩子考上重點大學和名牌高校等。
-
恐懼癥原因有哪些?了解恐懼癥的原因恐懼癥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身體素質差也是導致恐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是誘發恐懼癥的常見因素,大家要注意恐懼癥
-
如何預防恐懼癥?從生活習慣開始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恐懼癥的預防,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預防恐懼癥要及時克服恐懼的心理,及時緩
-
恐懼癥有哪些表現?深入了解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恐懼癥不了解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恐懼癥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的心理,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異常出汗的現象,
-
患了社交恐懼怎么辦 嘗試心理暗示法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得了社交恐懼癥的癥狀,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疾病的困擾的,那么在得了社交恐懼癥的時候,我們應
-
心理恐懼怎么辦恐懼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心里特別的害怕,有時候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心碰碰的跳之類的,那么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