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上學就生病 警惕是恐懼癥
現在孩子不愿上學的現象非常普遍,有的孩子甚至一到學校就出現頭痛、肚子痛等癥狀,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裝病從而逃避上學,其實,孩子真的有可能是病了,是心病——學校恐懼癥。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余金龍副教授指出,學?謶职Y(簡稱恐學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緊張和恐懼。
學校恐懼癥的三個“特征”
患了學?謶职Y的孩子,家長不應以為他是在裝病,因為孩子不是故意的,他確有軀體不適感,而且是用軀體的不適來表達心理的異常,在心理學上叫“軀體化”。這類孩子通常表現出三個特征———
1、害怕上學,常因頭痛、腹痛、渾身無力等不上學,但留在家里則癥狀減輕或表現正常。每當上學(幼兒園)就哭泣、吵鬧和焦慮不安,甚至拒絕上學。
2、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強迫其去上學,孩子會表現出上課時緊張,不敢正視老師,怕被提問;若被提問,則手心出汗,心慌意亂。到了學校的孩子常因恐懼而不斷給父母打電話,哀求哭訴,要求回家。倘若父母同意暫時不去上學,孩子的焦慮則馬上緩解。
3、焦慮可表現為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發熱、尿頻、遺尿等癥狀,這些癥狀多在周一加重,周末緩解。也有的孩子為了不上學而采取極端行為,如毀物、攻擊父母、自傷,整天上網等;有一些孩子則情緒低落消沉、嗜睡,也可出現抑郁和幻聽幻覺等一過性精神病性癥狀。
學?謶职Y的形成 或因父母溺愛太過
學校恐懼癥是社交恐懼癥的一種,余金龍主任解釋說,一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從小被父母溺愛太過,養尊處優,在父母的保護中成長,后果是孩子真我中的力量和自主性被抑制,人格得不到健康發展;過度溺愛的孩子耐不得煩,過度保護的孩子內心缺乏力量、對外缺乏安全感。二是現在的家庭人口較少,孩子多半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家庭中形成的關系也很少,不外乎父親母親、父子、母子等幾種。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當來到學校,突然面對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的關系,有些孩子不適應是難免的。
學校是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內心沒有力量、外部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面對比家庭復雜的競爭環境時,他們往往感覺很辛苦,很無助,出現厭學、逃學,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見到甚至想到學習或學校就心煩緊張恐懼,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是否有學?謶职Y了。
治療學校恐懼癥 父母要懂得放手
孩子出現學校恐懼癥應該怎么治療呢?這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余金龍主任表示,學校恐懼癥需要進行系統的治療,從心理和藥物兩方面來著手,當然更少不了父母的協助。家長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訓練孩子去獨立,讓孩子的內心力量得到提升。“我們希望父母能成為孩子的心理醫生,幫助提高孩子解決問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
恐懼癥原因有哪些?了解恐懼癥的原因恐懼癥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身體素質差也是導致恐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是誘發恐懼癥的常見因素,大家要注意恐懼癥
-
如何預防恐懼癥?從生活習慣開始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恐懼癥的預防,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預防恐懼癥要及時克服恐懼的心理,及時緩
-
恐懼癥有哪些表現?深入了解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恐懼癥不了解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恐懼癥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的心理,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異常出汗的現象,
-
患了社交恐懼怎么辦 嘗試心理暗示法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得了社交恐懼癥的癥狀,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疾病的困擾的,那么在得了社交恐懼癥的時候,我們應
-
心理恐懼怎么辦恐懼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心里特別的害怕,有時候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心碰碰的跳之類的,那么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