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抑郁癥患者會殺人?
抑郁癥老太用枕頭悶死癡呆老伴,博士生抑郁發作掐死女友,中南財大博導被抑郁癥妻子殺害,武漢抑郁癥患者殺人壯膽以求自殺……我們熟知的是抑郁癥患者會有自殺傾向,需要家人關注,為何頻現抑郁癥患者殺人事件?
一種慢慢侵蝕生活的心理障礙
大眾對抑郁癥并不陌生,張國榮因抑郁癥身亡,崔永元因抑郁癥離開過工作,范曉萱自曝曾抑郁3年,有殺人和自殺想發。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郁癥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世界發病人群3.5億,在中國有病例記錄的為3000萬,未曾就診的保守估計約6000萬,其中國內因重度抑郁自殺每年約20萬。
抑郁癥初期并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一般認為是情緒低落,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到正常狀態。但有抑郁傾向的人情緒會持續低落,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出現睡眠問題,且無具體原因,往往被家人視作小題大做或者是沒事找事。根據ICD-10,一般認為抑郁癥患者具有心境持續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等典型癥狀。若下述癥狀有4項及以上,就該尋找專業心理醫生就診:(1)持續失眠,或嗜睡;(2)情緒低落;(3)體重或食欲明顯改變;(4)可察覺的焦慮不安或行動遲緩;(5)過分自責或無價值感;(6)死亡或自殺念頭反復出現;(7)持續猶豫不決或注意力無法集中;(8)感覺疲勞或喪失精力;(9)對日常生活的興趣減退。
抑郁癥患者的“擴大性自殺”和“曲線自殺”
抑郁癥患者會因為個人的無價值感和抑郁情緒,產生自殺念頭,一些會付諸相應的自殺行為,嚴重抑郁時,自殺率為15%-20%。但是除了自殺,還有兩種變相自殺行為,一種是“擴大性自殺”,另外一種是“曲線自殺”。第十屆全國司法精神病學術會議上,指出抑郁癥患者犯罪占一般殺人案的16.8%-23%。而且抑郁癥患者殺人案件中,多數為“擴大性自殺”,即殺害孩子、伴侶或者其他家庭成員。
在“擴大性自殺”犯罪者中,9成女性抑郁癥患者選擇殺死自己的孩子,而7成男性抑郁癥患者殺死自己的伴侶。身為抑郁癥患者,他們有自殺的想法,擔心在自己死后,家人會繼續受罪,如孩子或者愛人得不到較好的照顧,或者承受一些苦難,所以他們選擇殺死親人后,然后選擇自殺。部分患者自殺未遂,但親人已逝,自殺前的病理性行為已經不在,取代的是面對事實的內疚,很多患者在內疚中病情加重或者患上精神分裂癥。
另一種是“曲線自殺”,也成為間接性自殺。即患者有自殺想法,但是沒有勇氣實施自殺行為,所以希望通過殺別人,以圖壯膽自殺或者利用法律處死自己。而這樣被殺害的人,多是陌生人或者相關甚微的人。且并不是一時沖動為之,而是經過思索和選擇對象,且事后有自首行為。
抑郁癥患者殺人會被判刑嗎
精神病人殺人是不受法律懲罰的,是因為其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但抑郁癥并不等同于精神病。關于抑郁癥患者殺人如何量刑,并沒有一致的結論。根據國內已有的案例和研究,多數抑郁癥患者殺人后,被認定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如北理工博士殷兆輝殺害女友一案,武漢陳志磊殺人等。
關鍵點在于患者實施犯罪行為時是否有辨認力和控制力,二者其一受損則會喪失就不是完全刑事責任人,一般根據精神診斷判定案發時,犯罪者的辨認力和控制力情況。
來源:心融網
參考:于平華,王槐經,陳益民.對抑郁癥患者曲線自殺責任能力的評定.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1999年02期
-
恐懼癥原因有哪些?了解恐懼癥的原因恐懼癥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身體素質差也是導致恐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是誘發恐懼癥的常見因素,大家要注意恐懼癥
-
如何預防恐懼癥?從生活習慣開始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恐懼癥的預防,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預防恐懼癥要及時克服恐懼的心理,及時緩
-
恐懼癥有哪些表現?深入了解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恐懼癥不了解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恐懼癥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的心理,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異常出汗的現象,
-
患了社交恐懼怎么辦 嘗試心理暗示法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得了社交恐懼癥的癥狀,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疾病的困擾的,那么在得了社交恐懼癥的時候,我們應
-
心理恐懼怎么辦恐懼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心里特別的害怕,有時候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心碰碰的跳之類的,那么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