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識:恐懼癥的四大知識點
在眾多的心理疾病名詞里,恐懼癥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電話恐懼癥、社交恐懼癥等等,想避免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想快速的擺脫這恐懼癥的糾纏,大家先來對關于它的基本心理常識有所了解吧。
恐怖性神經癥治療方法:
恐怖癥是以恐怖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癥。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或處境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情緒,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癥狀,并主動采取回避的方式來解除這種不安。患者明知恐懼情緒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制,以致影響其正常活動。恐懼的對象可以是單一的或多種的,如動物、廣場、閉室、登高或社交活動等。本病以青年期與老年期發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見。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為6‰(1983),我國各地調查患病率的平均值為0.59‰(1982)。但1969年Agras的研究報告的患病率為77‰。
病因
1.遺傳因素
雙生子研究發現同卵雙生子比異卵雙生子出現恐怖癥同病的現象多一些,提示遺傳因素可能與發病有關。但也有對恐怖癥的家系研究并未發現雙生子同病率增加。因此尚無明確證據表明遺傳在該病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
2.素質因素
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膽小、害羞、依賴性強和高度內向。
3.心理社會因素
在發病中常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車禍,就對乘車產生恐懼。可能是在焦慮的背景上恰巧出現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發生急性焦慮而對之發生恐懼,并固定下來成為恐怖對象。對特殊物體的恐怖可能與父母的教育、環境的影響及親身經歷(如被狗咬過而怕狗)等有關。心理動力學派認為恐怖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沖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換作用的結果。條件反射和學習理論在該癥發生中的作用是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臨床表現
恐怖癥的核心癥狀是恐懼緊張,并因恐怖引起嚴重焦慮甚至達到驚恐的程度。因恐怖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社交恐怖癥
主要是在社交場合下幾乎不可控制地誘發即刻的焦慮發作,并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回避。具體表現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場合或被人注意的場合出現表情尷尬、發抖,臉紅、出汗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怕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誘發焦慮的社交場景,不敢在餐館與別人對坐吃飯,害怕與人近距離相處,尤其回避與別人談話。赤面恐怖是較常見的一種,患者只要在公共場合就感到害羞臉紅、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別人的眼睛,怕跟別人的視線相遇,稱為對視恐怖。
2.特定的恐怖癥
特定的恐怖癥是對某一特定物體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強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厭惡。兒童時期多發。典型的特定恐怖是害怕動物(如蜘蛛、蛇)、自然環境(如風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處、密閉空間、飛行)。患者會因此而產生回避行為。
3.場所恐怖癥
不僅害怕開放的空間,而且擔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難以很快離去,或無法求援而感到焦慮。場所恐怖性情境的關鍵特征一是沒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回避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親友陪同。
診斷
1.符合神經癥的診斷標準;
2.以恐懼為主,需符合以下4項:①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②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③有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④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3.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癥狀;
鑒別診斷
1.焦慮癥
焦慮癥和恐怖癥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焦慮癥患者的焦慮是持續存在的,并非針對某一具體的處境或對象。而恐怖癥伴有的焦慮多是境遇性的、針對性的、發作性的,隨著回避恐懼對象或處境焦慮可減輕或消失。
2.強迫癥
強迫癥狀源于患者內心的某些思想或觀念,怕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對外界事物的恐懼,常有強迫動作。
3.疑病癥
疾病恐懼的患者可能與疑病癥相似,恐懼情緒一般不突出,而且疑病癥擔心的是自身,認為自己的懷疑和擔心是合理的;而恐怖癥所害怕的是外在的對象或處境,并且認為這種恐懼是不合理的,只是無法擺脫。
治療
1.藥物治療
減輕緊張、焦慮或驚恐發作,可選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和抗抑郁劑,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三環類抗抑郁劑等。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為治療
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等,為治療特定恐怖癥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則包括: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系,二是對抗回避反應。
(2)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怖癥的首選方法。既往的行為治療方法更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長期療效不甚滿意。認知行為治療在調整患者行為的同時,強調對患者不合理認知的調整,效果更好。尤其對社交恐怖癥患者,其歪曲的信念和信息處理過程使得癥狀持續存在,糾正這些歪曲的認知模式是治療中非常關鍵的內容。
(3)社交技能訓練
社交恐怖癥的患者常有社交技能缺陷或低估自己的社交技能,因此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來改善患者的癥狀。包括:治療師的示范作用、社交性強化、暴露的作業練習、自我肯定訓練等。
了解了關于疾病的基本常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才能更好的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也能有助于我們快速的恢復身心的健康。
-
恐懼癥原因有哪些?了解恐懼癥的原因恐懼癥的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身體素質差也是導致恐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生理因素是誘發恐懼癥的常見因素,大家要注意恐懼癥
-
如何預防恐懼癥?從生活習慣開始生活中大家要注意恐懼癥的預防,不要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預防恐懼癥要及時克服恐懼的心理,及時緩
-
恐懼癥有哪些表現?深入了解恐懼癥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恐懼癥不了解恐懼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恐懼癥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的心理,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異常出汗的現象,
-
患了社交恐懼怎么辦 嘗試心理暗示法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得了社交恐懼癥的癥狀,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疾病的困擾的,那么在得了社交恐懼癥的時候,我們應
-
心理恐懼怎么辦恐懼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感覺心里特別的害怕,有時候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心碰碰的跳之類的,那么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