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問題要注意
近來,大學生屢屢有令人震驚的新聞:先是廣東藥學院大四男生創業失敗跳樓砸死大二女生;然后是在香港科大就讀大三的內地學生尹日強玩起了失蹤,躲在深圳網吧15天,讓父母和學校非常擔心,原因是因為在香港讀書一直不適應,想逃避。接著新會女大學生李瑞甜也在返校途中神秘失蹤,據稱曾流露出不想讀書的念頭。
大學生怎么了?當自殺、失蹤、退學等現象屢見不鮮的時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現代社會20%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是正常比例
一項面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3%的受訪大學生有心理問題。“郁悶”、“變的態”成為學生們的口頭禪。2004年測評數據表明,25%的廣東大學生存在心理困惑或輕度心理障礙。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到了讓人擔憂的境地嗎?
注重人際交往也是調節心理的方法之一。
中山大學心理系教授高定國說,相對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人群來說,中國大學生自殺和心理問題比例是偏低的,只要控制在一定比例,是正常的。問題是怎樣盡量降低這個比例,尋求社會更多的關注。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整體的、社會的。首先,教育系統重視不夠,片面注重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對高考狀元過度宣揚,而高考僅僅是成才中間的一個環節而已。其次是家庭原因,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家庭不關注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比如打工者子女出現的問題;另一種是過度保護,家庭什么都包攬,也容易讓孩子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
華南理工大學心理咨詢與教育中心的劉老師接待過很多來咨詢的學生,他發現學生主要面臨的是人生發展的困惑、對學習目標的迷茫和四年“混”過來的后悔與自責。他們有面對嚴峻就業形勢的彷徨與焦慮,面對新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的不適應與恐懼,面對昂貴學費和生活費的貧困生更有沉重的經濟負擔與心理負擔。但與往年相比,這個比例并沒有上升,保持在20%左右,還是在正常的范圍內。
80%美國人有不定期看心理醫生的習慣
華南理工大學心理咨詢與教育中心的劉老師說:來咨詢的同學每個工作日有4個左右,全年大約有八九百人。同學有什么心理問題和困惑會主動咨詢,和前幾年不一樣,他們認為,心理咨詢是現代人的生活,如果不咨詢生活就不夠現代。但有些人的觀念仍然沒有轉變過來,對于整個有需求的人群來說,前者的數量還是不夠的。
在國外,看心理醫生是很平常的事,80%的美國人會不定期去看心理醫生,定期接受心理咨詢服務的比例也達到30%。劉老師說,實際上,在心理精神疾病比例中,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只是極少數,學生的心理問題多為焦慮癥、強迫癥等輕度心理疾病,只在20%左右,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心理變的只占10%以下。
據專家分析,我國總體的心理咨詢行業還有待完善,經過系統訓練具備從業資格的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在港臺地區,每1000人就配備有1名專職心理人員。但是,大學生的觀念正逐步轉變,更為開放,他們勇于敞開心扉進行心理咨詢,這是一個可喜的開端。
大學生怎么了?當自殺、失蹤、退學等現象屢見不鮮的時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現代社會20%的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是正常比例
一項面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3%的受訪大學生有心理問題。“郁悶”、“變的態”成為學生們的口頭禪。2004年測評數據表明,25%的廣東大學生存在心理困惑或輕度心理障礙。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到了讓人擔憂的境地嗎?
注重人際交往也是調節心理的方法之一。
中山大學心理系教授高定國說,相對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人群來說,中國大學生自殺和心理問題比例是偏低的,只要控制在一定比例,是正常的。問題是怎樣盡量降低這個比例,尋求社會更多的關注。他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整體的、社會的。首先,教育系統重視不夠,片面注重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對高考狀元過度宣揚,而高考僅僅是成才中間的一個環節而已。其次是家庭原因,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家庭不關注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比如打工者子女出現的問題;另一種是過度保護,家庭什么都包攬,也容易讓孩子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
華南理工大學心理咨詢與教育中心的劉老師接待過很多來咨詢的學生,他發現學生主要面臨的是人生發展的困惑、對學習目標的迷茫和四年“混”過來的后悔與自責。他們有面對嚴峻就業形勢的彷徨與焦慮,面對新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的不適應與恐懼,面對昂貴學費和生活費的貧困生更有沉重的經濟負擔與心理負擔。但與往年相比,這個比例并沒有上升,保持在20%左右,還是在正常的范圍內。
80%美國人有不定期看心理醫生的習慣
華南理工大學心理咨詢與教育中心的劉老師說:來咨詢的同學每個工作日有4個左右,全年大約有八九百人。同學有什么心理問題和困惑會主動咨詢,和前幾年不一樣,他們認為,心理咨詢是現代人的生活,如果不咨詢生活就不夠現代。但有些人的觀念仍然沒有轉變過來,對于整個有需求的人群來說,前者的數量還是不夠的。
在國外,看心理醫生是很平常的事,80%的美國人會不定期去看心理醫生,定期接受心理咨詢服務的比例也達到30%。劉老師說,實際上,在心理精神疾病比例中,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只是極少數,學生的心理問題多為焦慮癥、強迫癥等輕度心理疾病,只在20%左右,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心理變的只占10%以下。
據專家分析,我國總體的心理咨詢行業還有待完善,經過系統訓練具備從業資格的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在港臺地區,每1000人就配備有1名專職心理人員。但是,大學生的觀念正逐步轉變,更為開放,他們勇于敞開心扉進行心理咨詢,這是一個可喜的開端。
相關文章
-
及時發現抑郁傾向的9個特征抑郁癥已經成為侵害人類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且抑郁癥正用著獨特的“善良之刀”奪去人類的生命。
-
抑郁癥食療方法你知道嗎抑郁癥食療有哪些?我們平時的飲食注意營養就行,不要吃的太油膩,對于抑郁癥的飲食你們都知道怎么吃嗎?我們的心理都要健康的,不
-
大學生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開放,都容易產生早戀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怎樣調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產生抑郁癥的可
-
中年人得了抑郁癥怎么辦?中年人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所以更容易出現精神抑郁的情況,面對中年人抑郁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
-
抑郁癥是什么造成的說到抑郁癥的時候相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疾病也是屬于心理疾病,在發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般嚴重的情況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