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生對抑郁癥的解說
長久以來,我們的社會、我們周圍的人甚至抑郁癥患者本身都對抑郁癥這種疾病抱有一種錯誤的認識:性格軟弱、缺乏進取心、自暴自棄、喜歡自虐等。
但如今的醫學研究已經證實,抑郁癥是一種由大腦某些生物指標改變而已引起的真正疾病。當然,這一結果并不是讓所有的患者都去吃藥,而是讓我們所有人都去尊重理解抑郁癥患者的痛苦,正如我們尊重理解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痛苦一樣。抑郁癥不是單純的“想不開”或“思想問題”,患者并不象我們想象的那樣容易振作起來。
患抑郁癥,不是患者為擺脫現狀而選擇的結果。與抑郁癥抗爭,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圍人的看法,而是治療;不是周圍人的大道理或抱怨,而是幫助、支持、建議,或者更簡單的說是理解和照顧。
那么為什么世人會難以接受抑郁癥是一種疾病的觀念呢?
首先,這是一種看不見的痛苦:沒有傷口,沒有流血,沒有可以測量的指標,也沒有實驗室數據可以明確地作出診斷。所有的依據只是患者自己的感覺以及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
其次,在別人眼中,抑郁癥很容易和所謂的“狀態不佳”混淆。正常人在外界條件嚴酷時會或多或少作出抗爭等反應,而真正的抑郁癥患者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只會不知所措。
抑郁癥是一種會影響我們生活全部的疾。核鼤档臀覀兊男袨槟芰,改變我們的世界觀,使我們的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遭。它會讓我們變得完全不象從前。
那抑郁癥的主要癥狀究竟有哪些?
要明確診斷抑郁癥,以下的癥狀必須不間斷地持續兩周以上,而且和平時的狀態有明顯差異。
- 情感癥狀(在抑郁癥中必須存在):幾乎每時每刻都情緒低落、悲傷或空虛;對什么事都不感興趣,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
- 生理癥狀:行動遲緩、疲勞、無力;有時也會緊張、激越。食欲改變(可以是增加或減少)。睡眠障礙(可以是失眠或嗜睡)。
- 心理癥狀:自我貶低、過于自責。有時會有厭世、自殺觀念和企圖。
- 認知癥狀:難以集中注意力、思考困難、下決定時常常猶豫不決。
以上這些癥狀經常會互相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當我們感到越疲勞,做的事情就越少;而做的事情越少,我們就越自責;我們越自責,情緒就越低落,抑郁癥狀就越嚴重,疲勞就會越加劇。。。這就是為什么要與這些癥狀做抗爭,防止它們互相影響使病情惡化。盡管做起來十分困難,而且剛開始時或許根本看不到任何良性改變,但我們沒的選擇,必須從打破這一惡性循環著手。當然僅靠患者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抑郁癥如不加以治療,可能持續數月或者更久。研究表明,未經治療或治療不當的抑郁癥極有可能復發。所以不僅要及時治療,而且藥物的量、維持的時間一定要足夠。
治療中的抑郁癥有三個階段,與用藥的三個階段相吻合。
- “走出黑暗”期:在藥物的作用下,患者感到好轉,癥狀的數量減少、嚴重程度減輕。他開始找回與疾病努力抗爭的力量。這段時間的用藥常被稱為“急性期用藥”,一般持續兩個月左右。
- 康復期:患者還十分“虛弱”,卻已經漸漸恢復正常的生活。但在面對困境時,甚至沒什么特別的原因,癥狀還是會重現,只是可能比剛開始時輕一點。這段時間,患者最容易自行停藥,因為他開始覺得自己已經痊愈。要記住,這僅僅是康復期,繼續服用藥物是非常重要的。這時的用藥我們稱為“鞏固期用藥”,它的目的已不是改善患者狀態(因為已經足夠好了),而是防止疾病的復發。這段時間因人而異。一般在四到十二個月之間。
- 治愈期:在六個月到一年的藥物治療(期間沒有明顯復發)以后,患者可以被認為“治愈”。這時可以遵醫囑逐步停藥,這樣做會使復發的風險降至最小。
抑郁癥其實自古以來就有之,而它經常會為社會、我們的家人、甚至患者本身所不理解。
患者自己對疾病的偏見會給他帶來雙重痛苦,使他越來越難以面對現實,更會為自己的現狀感到自責萬分,好比一個糖尿病患者為自己的糖尿病自責不已。無論是自我責備(“都是我的錯”)還是推卸責任(“都是別人的錯”)的想法,對于患者來說都毫無用處。他只有在康復以后才能夠作出合理的反省,而不是在抑郁癥發病期。
對于患者周圍的人來說,他們或許只看到他過分的悲傷。起初會表示理解同情,漸漸地也會不耐煩:“他現在是不是也應該振作一點了!”但是我們會去責備一個老慢支患者一直咳嗽嗎?
雖然當代社會相比于過去,對抑郁癥抱有更理解寬容的態度,但很多時候仍然存在把精神疾病不當成病的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偏見?
還是這個問題:抑郁癥是一種看不見的疾病。沒有皮疹,沒有體溫,沒有腫塊,X光照不出,抽血驗不出。。。盡管現在的神經影像學已經能夠發現抑郁癥的大腦病變,但由于太復雜昂貴,使用者甚少。
一種旁人看不到的疾病,一些令人生厭的行為(患者常常無法完成本應屬于自己的工作,而這些事只能由家人、同事代勞),這一切就是偏見所產生的原因。
為什么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下,有的人會的抑郁癥,而有的人不會?為什么有些人在大的挫折面前也能勇往直前,而有些人在微不足道的小事面前也會崩潰?請不要想當然地把抑郁癥歸咎于單一因素,如:“父母的教育問題”、“沒有進取心”、“性格軟弱”、“工作壓力太大”、“遺傳”。。。抑郁癥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換句話說它是由各種因素積累而成:性格的缺陷(往往跟過去的經歷、遺傳有關)、創傷性的生活事件等等,而這些事件經常會成為抑郁癥發病的導火索。
我們認為,帶有某些性格特點的人(如缺乏自信、過分依賴等)往往是抑郁癥的易感人群。同樣,某些生活事件如親人亡故、失業、嚴重經濟困難等,都容易誘發抑郁癥。此外,軀體疾病,尤其是慢性的、會威脅到生命的疾病,如糖尿病、腫瘤等;還有其它一些心理障礙,如酒依賴、焦慮及嚴重恐怖癥等,也時常會伴發抑郁癥。我們同時也懷疑童年時經歷的某些事件(如幼年失怙、遭虐待或缺乏關愛等)也可能在數年后造成青少年或成人抑郁癥。
我們有必要知道抑郁癥因何而起,是為了在未來的日子不要重蹈覆轍,而并非為了馬上治愈它。了解我們為什么會抑郁,在什么情況下這種情緒會出現,會幫助我們減少復發的機會。
-
及時發現抑郁傾向的9個特征抑郁癥已經成為侵害人類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且抑郁癥正用著獨特的“善良之刀”奪去人類的生命。
-
抑郁癥食療方法你知道嗎抑郁癥食療有哪些?我們平時的飲食注意營養就行,不要吃的太油膩,對于抑郁癥的飲食你們都知道怎么吃嗎?我們的心理都要健康的,不
-
大學生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開放,都容易產生早戀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怎樣調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產生抑郁癥的可
-
中年人得了抑郁癥怎么辦?中年人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所以更容易出現精神抑郁的情況,面對中年人抑郁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
-
抑郁癥是什么造成的說到抑郁癥的時候相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疾病也是屬于心理疾病,在發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般嚴重的情況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