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為何幼兒也會得精神抑郁癥
抑郁癥也稱憂郁癥是擾亂你生活的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憂郁癥可能會影響你的全身。抑郁癥影響到你的思維,情緒,行為和你的自我感知方式。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根據抽樣調查,我國現有精神疾病患者194萬人,其中0—14歲少年兒童占2%。在“21世紀兒童心理健康展望”研討會上,曾出現了這樣一個頗有意思的情況——好些被家長認定“有問題”的孩子,最后都被專家們判斷為“沒問題”;但專家們說,把沒問題的孩子當作“問題孩子”,卻真正是一個得引起關注的社會“大問題”。
一個嬰兒在出生后的第6個月就會有選擇性微笑。8個月時會害怕陌生人,與母親的短暫分離會引起焦躁不安,這表示嬰兒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動。嬰幼兒對父母在感情上的依賴貫穿于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潛在的影響。一周歲的幼兒已與母親建立了緊密而牢固的聯系。與父親及其他關系親近的人也有了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記憶力、想像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雛形。對事物好奇心增強,模仿能力迅速增長,已經初步具備喜怒哀樂的情感活動。這一時期,幼兒如能得到正確的引導,會對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極大的幫助。如引導不當,則可能發展成一個有各種心理問題的人。
日本兒科專家把“溫暖兒童心靈”作為自己工作目標,就像內藤先生后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一個孩子1歲6個月起,就有自我意識了,家長從這時起,就得千萬小心愛護他們的自尊,不要壓抑他們,一個人只有被別人充分承認了自我,才會產生愛別人的情感和同情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十分重要的。1-2周歲的幼兒沒有辨別事物對錯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該做。要鼓勵孩子去探索,做對的要給予言語的鼓勵,做錯的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從頭再來,直到把事情做好為止。
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盡量去滿足,對不合理的要求要講明道理,堅決拒絕。一切順從孩子的意愿、溺愛或粗暴苛求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對幼兒耐心地講道理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幼兒雖然對父母講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步明白這些道理。遇事給孩子講道理對培養孩子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很有好處,在孩子長大后,他也會以講道理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孩子會不自覺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講信用,答應了的事,一定要兌現,不答應的事就一定不去做。這樣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有威信,在以后的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
及時發現抑郁傾向的9個特征抑郁癥已經成為侵害人類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且抑郁癥正用著獨特的“善良之刀”奪去人類的生命。
-
抑郁癥食療方法你知道嗎抑郁癥食療有哪些?我們平時的飲食注意營養就行,不要吃的太油膩,對于抑郁癥的飲食你們都知道怎么吃嗎?我們的心理都要健康的,不
-
大學生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開放,都容易產生早戀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怎樣調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產生抑郁癥的可
-
中年人得了抑郁癥怎么辦?中年人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所以更容易出現精神抑郁的情況,面對中年人抑郁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
-
抑郁癥是什么造成的說到抑郁癥的時候相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疾病也是屬于心理疾病,在發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般嚴重的情況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