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常見治療方法
抑郁癥患者習慣性把自我意識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個人空間,不讓周圍人靠近,也不讓自己走出來。所以,對于抑郁癥的治療就是要努力幫患者打開心扉,讓他們看到未來生活的美好一切。
根據這個理論,治療抑郁癥的一種方法及時告訴患者,努力去接受身邊的一切,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抑郁癥治療方法
在對未來的預期上,人們往往都比較樂觀。換句話說,絕大多數人都相信:昨天沒有今天好,今天沒有明天好,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最近發表在《臨床心理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對人生感到過度悲觀的抑郁癥患者,在“對未來具有信心”這一點上,也不例外,只不過,這種信心未必能夠帶來好結果。
根據這項研究,相較健康個體而言,有抑郁癥病史的中年人,對“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的生活質量的評估更低,不過,在評估“未來的我”的生活質量時,無論是健康人,還是患了(或者患過)抑郁癥的人,給出的分數都蠻高的。
“現在看來,抑郁癥患者也具有‘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這種信念,”主要研究者、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心理學家Michael Busseri說道,“不過,對抑郁癥患者而言,這種信念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會在未來再次引發抑郁。”
Busseri及其合作者、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心理學家Emily Peck對“美國中年人發展情況”(Midlif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數據庫中的、收集跨度相隔了十年的兩撥數據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并將研究對象的年齡限制在45歲之前。
除了人口統計學數據以外,研究者們還關注了被試自我報告的、分別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滿意度(從“1分-非常糟糕”到“10分-非常理想”),并檢驗了被試在臨床訪談中流露出的抑郁癥狀水平。
與未患抑郁癥的健康個體相比,MIDUS中罹患(或者患過)抑郁癥的中年人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段的生活滿意度評價都更低。不過,相較對“過去”和“現在”的評價而言,抑郁癥患者對“未來”的生活滿意度評價更高,這一點倒是與健康人一致。
不幸的是,理想(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跟現實(殘酷的人生真相)之間的落差,反而恰恰是更加傷到了抑郁癥患者脆弱的內心。
“盡管未來的生活質量會有所提高,但是這種提高,跟抑郁癥患者所期待的‘理想狀況’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Busseri解釋道,“我們想要知道,如此一來,‘明天會更好’的信念會不會反而給抑郁癥患者造成了壓力?換句話說,這個‘美好的明天’只不過是抑郁癥患者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罷了,而無法成為他們的希望或鼓勵來源。”
而結合“過去”、“現在”、“未來”三點總趨勢來看的話,健康個體的生活滿意度呈逐漸上升的線性趨勢,而抑郁癥患者的生活滿意度在“過去”和“現在”之間相對平緩,而在“現在”和“未來”之間突兀地上升(舉個例子:健康個體的生活滿意度:過去=4分,現在=5分,未來=6分;抑郁癥患者的生活滿意度:過去=2分,現在=2分,未來=5分;)。
研究者們還發現,人們對“過去”和“現在”的生活滿意度打分越低,十年以后,罹患抑郁癥的風險也越高,哪怕是在控制了其它人口學變量以及校正了抑郁癥基礎得分的情況下。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為抑郁癥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們的工作顯示,抑郁癥患者也有‘明天會更好’的信念,這個發現對于臨床醫生以及廣大心理衛生工作者帶來了啟發。舉個例子,如果病人相信‘明天會更好’的話,那么醫生就可以通過幫助他們建立具體的目標、制定現實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最終達成一個滿意的未來。”Busseri說,“此外,我們未來的研究將會關注:干涉個體對生活滿意度趨勢的感知(比如教導他們更加‘現實地’看待生活,令他們意識到美好明天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是否能夠緩解抑郁癥癥狀,降低抑郁癥風險?”
抑郁癥患者對于周圍的事情都會非常悲觀,而越是悲觀,做事情的效率就越低,從而反作用于患者心理。這時候醫生和周圍人要做的就是讓患者感染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好文推薦:
-
及時發現抑郁傾向的9個特征抑郁癥已經成為侵害人類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且抑郁癥正用著獨特的“善良之刀”奪去人類的生命。
-
抑郁癥食療方法你知道嗎抑郁癥食療有哪些?我們平時的飲食注意營養就行,不要吃的太油膩,對于抑郁癥的飲食你們都知道怎么吃嗎?我們的心理都要健康的,不
-
大學生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開放,都容易產生早戀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怎樣調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產生抑郁癥的可
-
中年人得了抑郁癥怎么辦?中年人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所以更容易出現精神抑郁的情況,面對中年人抑郁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
-
抑郁癥是什么造成的說到抑郁癥的時候相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疾病也是屬于心理疾病,在發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般嚴重的情況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