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緒來襲 不妨與它做朋友
因抑郁癥而自殺的人的不再少數,但我們無法成功的抑制抑郁情緒,無法打敗它,不妨嘗試與它做朋友,接受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平靜。
這是又一個被抑郁侵襲,最終失去了生命的人。與之交往過的出版社編輯卻表示“這時候,緬懷他就好了,再去刨根問底孫仲旭為何要得抑郁癥為何要離開,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也許,單就對孫仲旭而言,談論抑郁已經徹底沒有意義,對逝者來說也是大不敬,但是對于抑郁本身不僅有必要,而且一定要談的透徹,畢竟還有那么多的人,在抑郁之中,對抑郁的看法,極有可能改變他們,甚至讓他們可以活的和平常人一樣。
我聽過的最為精彩的關于抑郁的故事和對抑郁的理解,并非心理學著作,而是來自于一位美國作家安德魯•所羅門(Andrew Solomon)在TED的演講《抑郁,我們各自隱藏的秘密》。這位作家自己就曾經是一位嚴重的抑郁癥患者,在治療康復之后,就開始關注抑郁,從社會層面去研究抑郁,他接觸和了解過的抑郁癥患者數量遠遠超過任何一位專業的醫師。
Andrew Solomon在演講中呈現了抑郁的多個方面,從自己出發,到其所采訪和調查的對象,引申和歸納出了一系列的的觀點和結論。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觀點是:抑郁已經深深地嵌入在我們的個性當中,如影隨形,抑郁本就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個觀點是哲學傾向的,沒有任何的來自心理學的或者醫學的證據。它似乎宣告了,抑郁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無法去除。當你妄圖分離、無視、逃離它的時候,它越發會緊跟你,尤其是當你已經意識到它的存在的時候。
既然抑郁是人性的一部分,無論你是貧賤還是富貴,是學富五車還是目不識丁,是樂觀外向還是沉靜內斂,都會有可能觸發。一旦抑郁的野獸成長到無法忽視的境地,即便有明確的醫學上那些治愈標準,抑郁終將伴你一生,讓你時刻知道它不會離開,抑郁癥有著極高的復發率,就算治愈三四年之后,都會在某一天又重新開始。
在目前有限的信息當中,孫仲旭是尋求過醫治的,而且情況也好轉了些。出于職業操守,醫治孫仲旭的醫師不會告訴我們具體的醫治過程。不過從醫治的角度,不少醫生的觀點是把抑郁看成是一場感冒。感冒是人人都會得的,只要及時醫治,就會減緩減輕癥狀,也可以被治好,但是治好這場感冒,并不意味著你就不會得下一場,也許幾個月以后你又會頭痛發熱流鼻涕,所以把感冒和抑郁相比是非常接近。甚至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學界泰斗馬丁•塞利格曼,也在近期孜孜不倦的開發一種以“樂觀”為中心,稱之為“心理免疫”的方法,就好像流感疫苗一樣,以減少抑郁或者其他心理疾病的發生。
孫仲旭離開醫院的時候,毫無疑問,已經對抑郁有所了解,但是他又回到醫院,然后在那里離開塵世。可能他不知道,一旦得上抑郁癥,一生就會在其陰影下,“你的臉會朦上一層灰色的面紗”。許多和孫仲旭接觸過的人,都認為他熱愛生活,積極主動,是個“吃貨”。不過可以斷定,在患病之前,他是個對抑郁一無所知的人。作家,就算是譯作家必定會探索人性,探索到自己的內心,遺憾的是孫仲旭卻在這個已知的兇險面前倒下。可以說,他第一個回合就失敗了。也許,他已經知道,抑郁無法被分離,要停止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毀滅自己,從此抑郁也會消失。
對抑郁現有的解釋是自我的情緒調節機制出了問題,是擾動了腦部的某種化學平衡,簡單的分成生理和心理兩種,最終都導致情緒問題。孫仲旭的抑郁,從目前來看,有可能是翻譯雷蒙德·卡佛和理查德·耶茨的作品進入了人性的黑暗領域,觸發了抑郁。“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回以凝視。”這是他在患病之時,發于微博的尼采的句子。無論是心理或者生理觸發的抑郁,既然最終導致的都是情緒問題,那么為何不用另一種情緒去占據呢,哪怕是某種狀態的模擬。“當我知道自己要抑郁或者進入抑郁時,當我的腦子里有個聲音在說你什么都是不是,你活著毫無意義,我就一遍又一遍的在腦子里唱起 ‘花兒已經飛走了’,在那個時刻我想我肯定很糟糕,但是過后,我又可以過回平常的日子。”這是寄信給安德魯•所羅門的一位生性樂觀的抑郁癥患者,在復發時的方法。但是,如果你和張國榮一樣,一直想,我又多金,又有這么多歌迷愛我,一生沒做過壞事,怎么老天這么對待我,也許你會像張國榮一樣,4月1日,從22樓縱身一躍。
既然,抑郁會伴隨一生,那就試著和他做朋友,試著和他和解,試著讓他偶爾來一次,不要急著趕走他,急著從這種精神的疾病中逃離,他,是你的一部分,是你讓他成形,讓他具有力量,最終也由你來決定以何種態度和他共處。
-
及時發現抑郁傾向的9個特征抑郁癥已經成為侵害人類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且抑郁癥正用著獨特的“善良之刀”奪去人類的生命。
-
抑郁癥食療方法你知道嗎抑郁癥食療有哪些?我們平時的飲食注意營養就行,不要吃的太油膩,對于抑郁癥的飲食你們都知道怎么吃嗎?我們的心理都要健康的,不
-
大學生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早戀容易產生抑郁癥嗎?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開放,都容易產生早戀的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怎樣調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產生抑郁癥的可
-
中年人得了抑郁癥怎么辦?中年人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所以更容易出現精神抑郁的情況,面對中年人抑郁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
-
抑郁癥是什么造成的說到抑郁癥的時候相信在生活中也是非常的熟悉,因為這個疾病也是屬于心理疾病,在發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般嚴重的情況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