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7大形象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七種形象
孔子到了漢代,在國家政治思想領域已樹立了合法正統的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鏡子,孔子本人則是王者之師。
第一種形象是“圣化”。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間大概經歷了四五百年的過程。吳國大夫曾向孔門弟子子貢發問:你老師莫非是圣人嗎?為什么如此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道:上天賦予他做圣人的資質,所以他又多才多藝。這里子貢把孔子贊美成“天縱之將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賦“圣人”。一百多年后,孟子對孔子作了高度評價,指出:“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意思是說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孟子認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為也”(《孟子·公孫丑上》)。古代圣人有許多不同的側面,而在孟子看來,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第二種形象是“矮化”。“矮化”孔子可以說是自老子開始。孔子當年西行,向老子問禮。老子認為周禮的創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復周禮必須要估量時代潮流是否允許。老子告誡說:“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史記·老子列傳》)這說明孔子身上有兩大不足:趾高氣揚的神態(驕氣、態色),過多的欲望與理想(多欲、淫志)。
第三種形象是“正統化”。自從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來,孔子的形象就逐漸趨于正統化。董仲舒聲稱:“《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原先對孔子的形象無論是“圣化”還是“矮化”,都是一種民間行為。現在董仲舒借助國家機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來強行統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為一種國家的意識形態。董仲舒極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書,認為“《春秋》之道,大得之則王,小得之則霸”。《春秋》一書具有“大一統”的觀點,追求“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包含了國家政治版圖與意識形態的雙重統一。因此,統治者掌握了《春秋》一書的思想本質,就可以稱王天下,至少也可以稱霸天下。
第四種形象是“神化”。孔子在漢代除了被官方及御用學者董仲舒等人獨尊而“正統化”之外,還受到另一批公羊學派儒生的高度“神化”。在《春秋緯·演孔圖》、《孝經援神契》等書中,從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為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精心編造的“神化”:1、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他誕生于人神交合之中。孔子父母“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2、孔子生有異相殊表:“孔子長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準,河目龍顙,斗唇昌顏”,“手垂過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蹲龍”。3、孔子作為奉天承運的“素王”,編撰《春秋》、《孝經》,為后世制定了治理天下的大法,帶領七十二位弟子朝拜北斗星,這時天空“白霧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讀之,曰:寶文出,劉季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孔子在此預言劉邦將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孔子到了漢代,在國家政治思想領域已樹立了合法正統的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鏡子,孔子本人則是王者之師。
第一種形象是“圣化”。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間大概經歷了四五百年的過程。吳國大夫曾向孔門弟子子貢發問:你老師莫非是圣人嗎?為什么如此多才多藝呢?子貢回答道:上天賦予他做圣人的資質,所以他又多才多藝。這里子貢把孔子贊美成“天縱之將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賦“圣人”。一百多年后,孟子對孔子作了高度評價,指出:“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意思是說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孟子認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為也”(《孟子·公孫丑上》)。古代圣人有許多不同的側面,而在孟子看來,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第二種形象是“矮化”。“矮化”孔子可以說是自老子開始。孔子當年西行,向老子問禮。老子認為周禮的創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復周禮必須要估量時代潮流是否允許。老子告誡說:“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史記·老子列傳》)這說明孔子身上有兩大不足:趾高氣揚的神態(驕氣、態色),過多的欲望與理想(多欲、淫志)。
第三種形象是“正統化”。自從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來,孔子的形象就逐漸趨于正統化。董仲舒聲稱:“《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原先對孔子的形象無論是“圣化”還是“矮化”,都是一種民間行為。現在董仲舒借助國家機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來強行統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為一種國家的意識形態。董仲舒極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書,認為“《春秋》之道,大得之則王,小得之則霸”。《春秋》一書具有“大一統”的觀點,追求“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包含了國家政治版圖與意識形態的雙重統一。因此,統治者掌握了《春秋》一書的思想本質,就可以稱王天下,至少也可以稱霸天下。
第四種形象是“神化”。孔子在漢代除了被官方及御用學者董仲舒等人獨尊而“正統化”之外,還受到另一批公羊學派儒生的高度“神化”。在《春秋緯·演孔圖》、《孝經援神契》等書中,從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為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精心編造的“神化”:1、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他誕生于人神交合之中。孔子父母“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2、孔子生有異相殊表:“孔子長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準,河目龍顙,斗唇昌顏”,“手垂過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蹲龍”。3、孔子作為奉天承運的“素王”,編撰《春秋》、《孝經》,為后世制定了治理天下的大法,帶領七十二位弟子朝拜北斗星,這時天空“白霧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讀之,曰:寶文出,劉季握,卯金刀,在軫北,字禾子,天下服。”孔子在此預言劉邦將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