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毒:10歲男孩產生“性焦慮”
采訪專家:中華心理咨詢師協會南京分會理事長 蘇薇如
在舉國討伐“手機網站制作、傳播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的時候,我們調查發現,一些青少年已經深受毒害:本來是好學生,成績卻急速下降了,甚至厭學逃學了;本來是乖乖娃,現在卻喜歡吵架、打架了,和誰都搞不好關系了;有的還患起了偏頭疼,甚至有位女同學說,“總感到身體里有蟲子爬”等,很多青少年在淫穢信息的頻頻刺激下,產生了“青春期心性焦慮情緒”!
“性本能”是人格成長的動力,我們應該為少男少女提供怎樣的青春偶像,讓其成長成熟起來?
青春期心性焦慮高發原因:淫穢視頻激發性本能
青春期,生理已發育成大人,但心理上還是孩子,面對青春期帶來的性沖動,會產生困惑、不解等心理不適現象;如果性沖動被泛濫的“黃毒”激發,心理矛盾更加激烈,很可能會產生“青春期心性焦慮”情緒。
1、心煩火大易激惹
“易激惹”,是“青春期心性焦慮”的典型癥狀。
個案1: 有位10歲男孩,總是和人吵架、打架,甚至還喜歡挑老師的刺。
個案2:有一位高一學生,下課一回家就說“煩!”媽媽說他兩句,他就一邊喊叫著“煩死了!煩死了!”一邊拼命地踢椅子,踢沙發,踢門,碰到什么踢什么,甚至想到廚房拿菜刀砍,還想跳樓一死了之。
個案3:有位高一女生對一點小事,也會有過分的情緒化反應,如,男同學無心地開她一句玩笑,她會抱頭蹲在地上大哭;班主任讓她第二天早點到學校,不要遲到,她立刻就說:“我不上課了,我有病!我要請假!”
進了心理中心,他們依然“易激惹”,語速很快、聲音響亮地怨東怨西,而且臉色漲紅,表情僵硬,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很容易從眾多的心理患者中,“挑”出這些“青春期心性焦慮”的孩子。
“青春期心性焦慮”患者還有恐懼、緊張、羞澀、孤獨、自卑和不安等情緒反應,以及常伴發軀體上的癥狀,如頭暈頭疼、失眠多夢、眩暈乏力、口干厭食、心慌氣促、神經過敏、情緒不穩、體重下降等,他們長期輾轉于內科、神經科求診,而經反復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器質性問題。
如,個案中的高一女孩,確實有個“偏頭疼”的毛病,并反復求醫無果。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