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自拔只因性格倔強
“談判專家”是電視題材的熱門,美劇、日劇和港劇都有過同名作品。我因為熱衷于偵破片和心理戰,就不厭其煩地一部部看下去。每次看的時候總會想,這回不會又出現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吧,結果,轉眼就看到果然有人質轉變立場了。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源自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生的一起銀行搶劫案。三名劫匪搶劫銀行,劫持了一男三女作為人質。正當警方千方百計進行營救大作戰時,人質卻站在了劫匪一方,不僅處處維護匪徒,甚至還有女人質宣稱愛上了劫匪,令心理學家大跌眼鏡。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因此而生,指被暴力、專制制度劫持下人的自我意識的喪失,從而認同施暴者的一種心理現象。
哎,說白了就是受虐狂,犯賤不是。這種人在情場上一抓一大把。
北宋的沈括是患者代表之一。《萍州可談》有記載,沈括晚年二婚,娶了張氏為繼室。未料張氏生性兇悍,經常對沈括大打出手。兒女們都經常看不下眼“號泣”,惟沈括逆來順受。更甚者,張氏病故,沈括竟從此“恍惚不安”,有回乘船過揚子江,還差點要尋短見。
好歹也是大名鼎鼎的《夢溪筆談》著者,居然是天下懼內受虐第一人。好吧,我們姑且認定他得了“情場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名人患者名單里當然不能漏了蘇格拉底。世人皆知蘇格拉底娶了悍妻,所以時不時拿他的軼聞出來八卦。比如悍妻在大罵之后還要拎桶水給蘇格拉底來個“透心涼”,蘇格拉底則非常順從地代為注解:“雷聲之后必有大雨”。“如果娶到一位好太太,那么你會很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壞太太,你會變哲學家”。能對婚姻如此豁達,顯然蘇格拉底也是典型病例。
現代男女里, “情場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更是數不勝數。連岳大師坐鎮情感問答,收到的郵件里很多都是如下這般的。
我很愛他(她),但是他(她)對我很不好,置若罔聞或者花心出軌或者雞蛋里面挑骨頭等等。嗯,是,是一段爛桃花。可偏偏啊我就陷在這桃花陣里無法自拔。
其實這種問題是最難答的。你什么都看清楚想明白了,還要往火坑里跳,別人怎么攔得住呢。不過竊以為提問者也未必真要答案,他們所做的,不過是為了堅定自己的立場。
比如明知前景無望還要投入感情的,他們貌似只求曾經擁有不求天長地久,其實內心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那白眼兒狼潛意識地習慣自己的好。然后,一旦失去方知珍貴,到時調頭再苦苦哀求自己。因為被這樣的幻想支配著,所以只好一步一步地“斯德哥爾摩”下去。付出越多,就越不能接受失敗,結果就是日比一日地艱苦挨下去。
我那個不成材的女友就是如此。男友劈腿了,說要分手了,甚至找到下家了,女友還癡心不改地企圖破鏡重圓。她甘愿化身“24孝前女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雖然去了之后總要咬牙切齒暗自垂淚一番。
我們都很奇怪,以她的智商情商,本不該陷入劈腿男的控制。女友思考良久,狠聲道:我不甘心,不甘心!
不甘心被嫌棄,不甘心努力白費,不甘心輸給另一個女人……情場斯德哥爾摩綜合征,表面上是被強大的施虐者控制,其實,只是跟一個倔強的自己較勁而已。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