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適合你的心理醫生
誰是合格的心理醫生
一,當你覺得要看某個心理醫生時,可以先用google搜索引擎搜尋醫生的名字,一般成熟一些的心理醫生都有很多痕跡可以從網上得到。比如,醫生的職業背景,有哪些執業資格,受過何種訓練,寫過什么東西,咨詢經歷有多長等等。二,注意心理醫生的口碑,尤其要關注那些與醫生保持很長的關系沒有脫離的咨客,他們對醫生的感覺要到位一些。三,對醫生的感覺,感覺可靠嗎?對你來說,感覺到的就是真實的。好的心理醫生使你感覺到安全、舒適、被愛、被尊重、被接納與認同。不輕易下結論,卻非常在意你的感覺,總是努力去理解你,懂你,貼近你,而不是控制你、評價你、指導你。他聽得很多,說話很少,但每句話可能都是一種新視覺,給你一種新體驗,讓你感覺到一片新的天和地。
應該考慮的因素
以下一些東西可以參考,但并不可靠:1、機構對醫生的介紹,往往機構只是鑒定醫生的行醫資格,無法鑒定他的人品和職業素質與職業道德。2、醫生的受教育背景和專業受訓背景,一般要求有醫學或心理學背景,中級職稱,但這說明不了什么。3、專業許可或心理醫生執照,國外機構給予的專業資格或執照并不可靠,因為中國沒有資格認證機構,你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真偽。4、心理醫生自我體驗的時間,接受督導的分析是心理醫生執業前的必經之路。在我國,由于還沒有建立督導制度,心理醫生普遍缺乏自我分析。這對當事人是非常危險的,醫生對自己的問題缺乏覺察,幫助咨客覺察自己就有點“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味道。當然,中國的心理醫生有個變通的做法,由十幾個醫生結成自我分析小組,彼此督導,以此來促使自己成長。5、專業年限,一般來說,從業越久的人,專業水平會越高,但不盡然,做心理醫生是需要悟性的。
不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下方面是最不可靠的:1、職稱,比如教授或主任醫師,甚至博士的頭銜也不能代表什么。2、心理學會的領頭人,如協會主席、理事、全國委員等,忙于事務工作的人,不可能靜得下心來做個案。3、收費昂貴的人,收費貴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當然,收費很低的醫生也不要去看,他會無意識的通過別的方式來補償自己。4、海外鍍金的人,有海外求學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么學,鍍的什么金。5、出書的人,千萬不要以為能寫書的人咨詢水平就高。6、年老的人,心理咨詢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要求咨詢師必須精神飽滿,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開放,靈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
應該投訴的行為
心理醫生的哪些行為要算越界呢?國際上有一個專門診斷醫生的治療關系敏感指數(EI指數),告訴醫生如何與當事人保持一種職業關系。以下的一些行為要算越界行為:替熟人看病,私下與當事人接觸或成為朋友,在當事人面前宣揚自己,希望得到當事人的欣賞,對異性當事人多情,或故意鼓勵對方過度移情,過分擔心當事人的憤怒,不敢挑戰或質疑當事人,為了討好當事人而隨意延長咨詢時間,增加復診次數,或在休息時間接待當事人,通過控制和支配當事人獲得快感,強迫推銷忠告,收取當事人的財物,陪當事人吃飯,或利用當事人得到利益……當然,出現上述現象,還不能說心理醫生就違反了職業規則,只能說治療關系有問題。那么,出了哪些事情我們可以投訴他呢?一,與當事人產生情感接觸與性接觸,包括不當的身體接觸,性挑逗和要求當事人敘述性和身體方面的細節。二,與當事人產生生意行為,如轉介當事人而收取介紹費,跟當事人做生意,向當事人借錢。三,泄密行為,如泄露當事人的資料,與朋友討論當事人,改頭換面用當事人的故事寫文章和書籍。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