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據哈市第一專科醫院統計,在2000年至2006年間,醫院收治的心理疾病患者每年都在成倍數增長,在這些患者中有60%的人因為患上了心理疾病被迫退學、下崗、退養……從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和命運。而他們患病的原因則以家庭、社會影響和心理暗示為主。
再婚家庭孩子心理問題多
不同的家庭結構,會對兒童的情緒狀態產生什么影響?不久前有關單位進行的一項聯合量化調查,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據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專家張一介紹,這項研究以哈市9所小學五、六年級1912名學生為對象,采用自編情商測量表,設計了情緒穩定程度、情緒緊張程度、恐懼情緒程度、敵意情緒程度、羞怯情緒程度等10個問卷項目;同時對被測學生父母婚姻狀況、家庭結構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問卷調查,并將家庭結構分為正常小家庭、正常大家庭、單親家庭和再婚家庭四個類型。
調查顯示,再婚家庭中40.5%的兒童情緒不穩定。這是因為前三類家庭的兒童從小就受父母、祖父母的一致性教育,他們對兒童的需求呵護是發自內心的。而再婚家庭的兒童因為有了繼父或繼母,內心難以接受或難以完全接受,在心理上會產生抵觸情緒。當與親生父母在一起時,表現為快樂、自由的情緒和行為;而在繼父、繼母面前,則表現出冷漠,拘謹的情緒和行為。
統計表明,再婚家庭中21.6%的兒童有較嚴重的情緒煩惱,18.9%的兒童精神緊張,有56.8%的兒童有較強的壓抑心理,這些數據均高于其他家庭類型同類指標人數的百分比。這是因為再婚家庭兒童在新組建家庭中的地位、與繼父或繼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經濟上的支配權,均與自己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時有一定的距離或差異,使其內心產生出憂慮、緊張、壓抑、煩惱等不健康情緒。同樣,單親家庭兒童中有嚴重情緒憂慮的人數高達21.1%,這與他們經歷父母離異或喪父、喪母時受到的一定心理刺激有關。
“再婚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父母的離異或喪父、喪母已經使這些孩子經歷了一次磨難,父母的再婚又使他們面臨更為復雜的生活環境。長此以往,兒童的身心很難得到正常的發展。所以,再婚家庭應加強與兒童的溝通,創造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盡可能在精神上滿足他們,引導孩子減輕心理上的負擔。既給這些兒童一個完整的家庭,又給他們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另外,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貫性在再婚家庭中格外重要,補償式的愛或放任自流亦容易造成兒童的情緒異常。”張一說。
不要輕易在乎別人的評價
張一告訴記者,在青少年中有不少人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的好壞自己不能夠做主,決定權交到了其他人手里。有很多孩子過分關注自己的形象,對自己百般挑剔,如:個子矮小、身材肥胖、眼睛不大、頭發太短、太稀等。有的甚至責怪自己為什么生在了農村,怨家里太窮等等,他們妄自菲薄,陷入無盡的痛苦煩惱和孤獨之中。這是典型的不接受自己、不接受父母的一種情緒體驗。長此以往,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給自己設下種種障礙,不僅堵塞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而且會嚴重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