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療法:治療心理創傷
近些年來,隨著身心整合心理學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身體狀況對心理層面的影響。從創傷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下面的這些小動作可以在經歷創傷后做做看,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Step1:腳踏實地:就是讓受傷者主動地去感受外在的支持
首先坐好:認真感覺你的全身,哪里的感覺最好?
為我治療的Bob ·Blinn 醫生,是那種一眼看起來就讓人很舒服的紳士,他微笑著讓我先在沙發上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好。一分鐘后,我表示已坐得很舒服。
Blinn 醫生問:“好,你現在去認真感覺你的全身,哪里的感覺最好?”聽到這個提問,我一下子就愣住了,懷疑是不是現場的翻譯搞錯了——難道不應該問哪里不好嗎?我們不是要解決問題嗎?怎么先問我哪里“最好”呢?我有生第一次去感受自己的“好感覺”。首先被我意識到的是整個下半身的好感覺——從臀部到雙腿、再到兩只腳——確實都感覺不錯,很放松。然后我試著讓兩只小腿的肌肉用用力,立刻體會到雙腳踩到地板上的踏實感,之后又感受到整個沙發把我支托得又穩又舒服。這時,我意識到自己的肩膀有點僵硬,于是有意地將它們向下放松。
腳踏實地:Blinn 醫生介紹,這里運用的主要技術名為“腳踏實地”,就是讓受創傷的人感受到外在的支持。通常,人們受到創傷后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無助”、“孤立無援”、“無所依托”,此時的身體也往往是緊繃的、僵硬的,而“腳踏實地”就是讓受傷者主動地去感受外在的支持,即使所有人都離開了你、敵視你,你仍有“大地”給你支持,而且身邊的任何東西,如椅子、桌子、地板,甚至是樹木、空氣都在給你支持。
這樣去感受的時候,身體自然就會生出一種放松之感。當你感覺到支持以后,感覺身體的變化,并把注意力集中在“好感覺”上,漸漸的,一種新的情緒就會來臨:“我不是孤獨的,我是安全的。”
鐘擺效應:通常,在讓受傷者從震驚中恢復到相對清醒之后,醫生們也會使用“鐘擺效應”這一技術,即讓被治療者在身體的“壞感覺”與“好感覺”之間來回穿梭,既要注意到緊張、僵硬等不舒服的負面感受,還要注意到各種積極和中性的身體感受。這可以幫助我們學會體會身體的各種感受,進而學會分辨神經系統處在失調和平衡的不同狀態中的感覺。
通過這些,我們的神經系統會獲得恢復的能力,我們也重新熟悉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