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失敗父母八大典型行為
根據心理學家對大批父母的調查,發現8種典型的行為導致失敗的父母。
一、沒有原則(Parents fail at setting limits)
沒有原則的父母,最終會被子女控制住。曾有位母親一旦聽到孩子說“我不上學了”,立刻投降,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這位母親最終陷入絕望的境地。
二、過度保護(They're overprotective)
父母保護的越多,孩子越無能。尼采說過,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惡。
三、嘮叨、說教、羅嗦、嚷嚷(They nag. Lecture. Repeat. Then yell)
這樣的父母通常是低智商的父母,因為不會說些有用的話,因此,只會重復些無用的話。
四、贊揚泛濫(They praise too much—And badly)
對于4歲以上的兒童,“知心姐姐”式的贊揚已經不起作用了。你不能總是用“孩子,你真棒”這樣毫無營養價值的話語“忽悠”自己的孩子。
五、懲罰過重(They punish too harshly)
記得初中時,我的一個朋友的媽媽太想讓她的兒子優秀,曾經讓她的兒子跪了一夜作為懲罰,結果,我的這個朋友從此精神失常。
六、剝奪孩子的感受(They tell their child how to feel)
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價值觀衡量孩子的行為,結果孩子失去了感受、判斷的機會。
七、成績與創造力本末倒置(They put grades ahead of creativity)
絕大多數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成績,不知道孩子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部分需要關心。
八、 忽略了樂趣(They forget to have fun)
樂觀的天性是父母送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