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殘缺
兒童繪畫的過程和內容是兒童表達思想與情感的工具。專家通過兒童繪畫評價孩童成長和發展狀況,了解他們對自我及家庭的認識,但不適合把這種作法生搬硬套,應該把它視為一種探尋之法,而非診病之法。
從小愛涂涂畫畫,美術成績向來不錯。兒童畫創作中,喜歡大自然,人物畫并不擅長,畫得少,可能因為人物肢體語言豐富,我表達不來,不敢挑戰。即使進行人物畫,無論是跑步、騎腳踏車、閱讀、種花等,都會把人物畫得完整,不會“斷手斷腳,肢體不全”。
在1003電臺跟黃明烈博士和DJ克敏談著兒童繪畫治療的課題。黃博士帶來幾幅兒童繪圖,算是即興之作,其中兩張是一對兄妹的作品,畫里是全家福——父母和兄妹。四個人,簡單的畫,沒有復雜背景。以常人眼光來看,兩幅圖差異不大,最多只是衣服和膚色稍有不同吧了。
從繪畫解讀心理
研究兒童心理學的黃博士,觀人所不知。他說,妹妹比較壓抑,心里有說不出的情緒,親筆畫作顯示出她心理的灰暗面。他先從畫中人物的肢體分析,四個人有雙手卻獨缺十指,每個人的雙腿也不全,只畫至小腿就收筆。而且,她原本只畫三個人,媽媽缺席,后來黃博士提問后,她再補上。媽媽頂著一大團黑沉沉、完全不符合邏輯的頭發;只有粉紅色的衣服比較正常一些。黃博士一語道破,粉紅由紅與白組成,紅屬強烈的情緒,孩子內心似乎也摻雜許多憤懣。再來,人物從左到右的排列次序也可解讀孩子的心理,媽媽排最后,足見她在這個孩子心中的位置。
看似完整,卻有殘缺。同樣道理,好些自認很了解孩子內心感受的父母,當孩子發生意外事故時,卻發現孩子種種陌生的行為,才意識到自己一點也不了解孩子。一個平日乖巧聽話,放學回家關在房里的少年,原來是蜘蛛賊,每晚攀爬組屋破門行竊。東窗事發后,父母完全不可置信。
兒童繪畫的過程和內容是兒童表達思想與情感的工具。專家通過兒童繪畫評價孩童成長和發展狀況,了解他們對自我及家庭的認識,從而幫助兒童解決情感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擾和問題。通過繪畫,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個性特征,還可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與家庭成員的關系,以及孩子對世界的感受和認識。
專家認為,心存憤怒的兒童經常會在他們的畫中畫上牙齒;寬闊的肩膀表明他們需要身體強壯所顯示出的力量;大腳說明他們需要安全感;橡皮擦拭的痕跡表現出他們內心的矛盾或否定的情緒。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