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會左右情緒的變化
人的精神狀況會影響肌體作用力。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哈德菲寫了一本書——《力量心理學》,這本書雖然只有54頁,但內容絕不簡單。書中說:“我請三個人來做心理對生理影響的測試,使用的工具是握力計。”在試驗中,他們三個分別在不同的情況下用盡力力氣去抓緊握力計。
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平均握力是101鎊。對他們進行催眠時,讓他們覺得自己很虛弱,結果他們的握力只有29鎊,還不到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催眠之后,又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強壯的,這時他們的平均握力又上升到142鎊。這個試驗告訴我們,人們在潛意識里肯定了自己的力量后,力量就增加了近百分之五十——這就是心理的力量,難以置信吧!
例如,有一位叫做帕姆的年輕女性,她患了直腸癌,按照醫院專家的話來說,她活不過幾個星期的時間,但帕姆并沒有得到死神的召喚。她甚至不愿呆在醫院了。她沒有結婚,但有三個孩子,她堅持要回帶家中照顧孩子。醫院醫生們進行的實驗室化驗表明她早就應當死去了。但卻沒有。她變的越來越消瘦,甚至看上去越來越像一具骷髏,但她仍然沒有死去。
每個參加對她治療的人都發現這令人難以理解。很難想象到底是什么支持著她使她能夠活下來。當然,使她活下來的并不是什么醫生給她開的藥。這些藥使她感到惡心,一直以來她都在拒絕醫生們所建議的治療。
最終,當有一個家庭愿意照顧她的3個孩子時,身體已經變得非常糟糕的帕姆同意住進醫院作一番短暫的休息。突然地,似乎一切都變得真相大白了。甚至于,如果她的3個孩子必須被分開照顧,那么她也不愿住進醫院。
當帕姆住院時,她的孩子們明天都去看她。孩子們告訴她:他們過得快樂而又舒適。他們談到了與養父母一起做的事以及他們玩的那些地方,他們也很想念她。令人奇怪的是,帕姆不再要求離開醫院。這時她似乎樂于呆在醫院里了。
后來有一天,她問我孩子們是否能夠永遠帶在養父母家里,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這些孩子的養父母很快已經愛上了這些孩子,不想與這些孩子分開。
帕姆在著一天就死了。似乎她的生命支持這么長時間就是為了保證她的孩子能夠活得很好。她用意志的力量拒絕了醫學,用強有力的意志來支撐她的生命,直到她確信她的孩子們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能夠出為某個家庭的一員。一旦她對她們的擔心得到了緩解,她便不再眷戀生命,而屈服于本來在幾個星期前或幾個月就應于死命癌癥。
當然,帕姆并不是唯一的例子。我說服我自己,所發生的事情只是一種例外,一定是實驗室結果弄錯了,一定還有一些其他未知的因素。每次我都拒絕相信可能存在某種更強大的內在力量,是它拒絕了死亡或與死亡達成的某種交易。
其實,心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理機制,我們都知道,癌細胞催在于每個人的機體中,但是真正癌變的病人還是少數,哪些癌癥病人,除了外在一些誘因,原發的大多和長期的情緒壓抑有關系!我們應該意識到心理的力量,情緒的能力,懷著良好的心態,健康生活!
本文來自尋醫問藥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