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心理 勸說有技巧
如果想勸服一個人又沒有充足理由,那么就要先跟對方說,已經有很多人支持自己,然后再說理由。這樣,被勸的人很可能也會“隨大流”,持支持態度。
美國與西班牙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證據不充分情況下,當一個人發現大多數人持正面看法而自己持負面看法時,會對自己的看法更有信心。
這一研究結果將由最新一期《人的性格和社會心理雜志》發表。
評價實驗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理查德·佩蒂與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研究人員一起展開了一系列實驗。
他們找來西班牙大學生,告訴他們可能會得到一個在跨國公司實習的機會,要求實驗對象根據一些“證據”,評價一下這個并不熟悉的公司。
研究人員所給出的均為正面“證據”,不過有強有弱:他們告訴一部分大學生,因為公司實行彈性工作計劃,所以員工普遍反映良好。對另一部分大學生,研究人員則說公司的標志很有吸引力。
接著,研究人員讓大學生們根據這些“證據”給出評價。他們發現,聽到“弱證據”的大學生對公司產生負面評價,聽到“強證據”的則給出正面評價。
逆反心理
這時,研究人員告訴給出負面評價的學生,86%同學的看法與他們相反;告訴給出正面評價的學生,只有14%的人支持他們的觀點。
接著,研究人員讓學生們評價對自己的觀點有多大信心,并寫下對公司的最終評價。
他們發現,先前認為公司不好的學生在聽到自己“與眾不同”后,反而對判斷更有信心,先前認為公司好的學生情況則相反。 “人們可能會想,‘如果我能在大多數人相信的觀點中找到瑕疵,那么我的想法就太棒了’,”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日引述佩蒂的話報道。
他說,造成這種心理的可能性之一是,“你會覺得驕傲,因為你有能力表達異議,能用自己的思維挑戰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意見。你可能會加倍肯定自己的想法正確”。
勸說技巧
研究人員先前發現,“主流觀點”對那些認為事件與自己關系并不密切的人影響最大。如果先聽到大多數人觀點,再聽理由,大多數人會選擇“隨大流”。
研究人員因此建議,如果想勸服一個人又沒有充足理由,那么就要先跟對方說,已經有很多人支持自己,然后再說理由。這樣,被勸的人很可能也會“隨大流”,持支持態度。
但是,如果先說明理由,再告訴被勸者大多數人的意見,則可能為時已晚。大多數人的意見可能反而堅定對方反對的決心。
如果理由充分,則可以先擺明理由,再告知大多數人意見,這也會加強被勸說者肯定的想法。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