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狂" 先知預言還是美麗謊言?
千方百計掙脫中考、高考、托福、雅思,許多年輕人卻又心甘情愿對另一類測試自投羅網。
名為“我是測試狂”的小組在網絡世界很有名,自2006年5月成立至今,吸引成員超過11萬,網羅測試近9000套,引起的共鳴不亞于讀書、看電影、聽音樂。被親昵稱作“小鉆風”的小組成員,就像《西游記》中唐僧師徒遇到的那個巡山小妖怪一樣,為了搜刮一套測試,瞪大眼睛,掘地三尺,沖上云霄,巡了南山巡北山。這情形好生熟悉!可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們?
一個腳步,便可知事業功名;8個問題,看透你的愛情;測測你是《紅樓夢》中的誰;吃薯條窺探你的性格缺陷;挖掘你潛意識下的“感情傷口”;你的心有多少平方米;49個瓶子你選哪個;“日”字加一筆,你首先想到的字是什么字……
它們有時叫“小測試”,有時叫“趣味測試”,有時叫“心理測試”,可誰也沒法給出精準的定義。
它們一旦出現在開心、人人、豆瓣等社交網站總能開啟熱門轉帖,只要從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的對話框中跳出總能叫人欲罷不能,不管隱匿在多無聊的雜志報刊的邊邊角角總能成為全書焦點。
至于結果——什么?我尖酸刻薄?我與他勞燕分飛?一時間,氣得牙癢癢、心戚戚,不過幾分鐘后,興許就忘得一干二凈,看到下一套測試,照樣興致勃勃。而當測試給出的診斷是我們所理想的“腦筋靈活度早就通過鐵人三項的考驗”或是“一個十足的時尚大師”,又被我們口耳相傳當作娛人一樂的談資,免不了八卦地問一句:“嗨,你選哪個?”
但是,當“測試狂”成為白領的一種時尚,人們不禁追問——這是先知的預言還是美麗的謊言?
這樣的鏡子里真能照出真實的自己嗎?
這個被測試判定的認知過程其實變成了某種暗示,或許在將來的某一時刻,它會悄悄潛入你的潛意識,而如此被潛意識的過程,其中的強迫性帶著看似體貼的知己狀,被人忽視了。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我是怎么樣的人?”在某一時刻,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愛好測試的網友說:“從小到大,我們接受著父母的牢騷、朋友的甜言、老師不痛不癢的評語,可那都是別人對我們的判斷和界定,不一定就是真的自己。于是,我們帶著困惑,測智商、測情商、測生命路線、測性格基因、測人格傾向、測心理年齡……那些五花八門的測試成了一面鏡子,仿佛真能看見另一個自己。”
但是,這樣的鏡子里真能照出真實的自己嗎?
“氣質類型測試”是被奉為經典的一個測試。根據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的看法,人的體內有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4種體液,所占比例分別將人的氣質類型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郁質。60句陳述,第一直覺在“符合”、“比較符合”、“不能確定”、“不太符合”、“完全不符”中選出答案。乍一看,題型平淡無奇,實在讓人提不起半點興趣,再一想,題目揭示的不少細節真是微妙得很,真是除了自己就沒別人知道,比如“情緒高昂時,覺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緒低落時,又覺得什么都沒意思”、“小時會背的詩歌,我似乎比別人記得清楚”、“老師講新概念我常常聽不懂,但是弄清后就很難忘記”、“心里有話寧愿自己想,不愿說出來”。
有心理學家認為,做心理測試的過程有時也是梳理自己內心的過程,尤其是當答案顯示“我屬于粘液質主導的類型:沉著冷靜,情緒發生慢而弱,思維言語動作遲緩,內心少外露,堅忍,執拗,淡漠”或是“我屬于多血質主導的類型:活潑愛動,富于生氣,情緒發生快而多變,表情豐富,思維言語動作敏捷,樂觀,親切,浮躁,輕率。”不管準確與否,等待結果的那一刻真讓測試人有等待體檢報告或是考試成績單的緊張與期待。
不少人注冊“百合網”純屬買櫝還珠,因為只有注冊用戶才有權限完成一套“戀愛類型測試”(不少網站在創始階段都是倚靠一套獨門研制的測試攢下人氣)。該測試號稱能幫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披荊斬棘,剔除出一大批不靠譜的小冤家,辨認出與自己情牽一線的那一小撮,而只需我們花費10分鐘時間,為什么不試試呢?原來,每一種戀愛類型后面都標注著4個縮寫的字母,它們代表著人的性格的4種基本特征:I代表內向型,E代表外向型;N代表直覺型,S代表感受型;F代表感覺型,T代表理性型;P代表觀察型,J代表果斷型。4個組別的基本特征排列組合,劃分出人的16種戀愛心理特點。據說INFP的哲學家型與ENFP的冒險家型水火不容,一個向往和平美好,一個沖動莽撞,兩個人再辛苦也進不了對方的內心,而與ENFP的記者型卻很搭調,兩個人都愿意分享彼此的喜悅和夢想,也能夠繼續做自己。這個被測試判定的認知過程其實變成了某種暗示,或許在將來的某一時刻,它會悄悄潛入你的潛意識,而如此被潛意識的過程,其中的強迫性帶著看似體貼的知己狀,被人忽視了。
其實任何一根稻草你都抓不住
在理智下,我們不得不接受現實的那個自己,在測試中,人們只是讓自己可以幻想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心理學家也證明,從某種程度說,從測試中得到的心理安慰、心理舒緩比自己或者任何人的勸說都管用。
不過,更多時候我們對測試的樂此不疲,可能并非不了解自己,而是想要尋找一根可以抓住的稻草,想要得到一個別人給出的答案讓自己精神振奮。這是人類需要“安全感”的反應。
平時默默無聞的你,大概很希望有人關注自己,可能會對測試暗戀指數的題目格外有興趣:一群人相約吃吃喝喝閑磕牙,當中有你正在暗戀的異性,這時你會點什么飲料呢?如果你的選擇是一杯色彩繽紛的鮮水果茶,那么恭喜你,你的被暗戀指數是90%!當你聽說“活潑爽朗、熱情幽默的你擁有招蜂引蝶的特質,有時自己還不知道”,這一天的甜蜜滋味就有了,你會琢磨某某看自己的眼神是不是有些不對,甚至走起路來都比以往更加趾高氣昂。
感情曲終人散之后,大概你很想知道此時對方心里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可能會選擇一道測試“分手后你們是什么關系”的題目來實踐一把:你是一個學生,有一天上課很多人都在下面講話,你也和同桌侃得熱火朝天,此時老師猛拍了一下桌子,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如果你覺得老師看到的肯定是自己,怕被直接點名,心虛地埋著頭,那說明了你們的代表案例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費爾米納與阿里薩:他現在對你仍然余情未了,時時刻刻都在想辦法與你重修舊好。你大概要在心里竊喜了,“我實在太有魅力了,雖然我也不想”。
在理智下,我們不得不接受現實的那個自己,在測試中,我們卻還可以幻想生活的另一種可能。誰說結婚生子了就不能測測“你將來會嫁給什么樣的人?”明明快到退休的年齡了,也不妨測測“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一定成功?”心理學家也證明,從測試中得到的心理安慰、心理舒緩比自己或者任何人的勸說都管用。
答案的準確感來自無法拒絕美言的心態
我們常常下意識地感覺答案挺準。有心理學家分析認為,那是因為你愿意相信、愿意記住的都是符合事實的那部分。
做測試,最讓我們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還是答案揭曉的那一刻。
答案最喜歡為我們不聲不響地總結。大掃除中,在最想丟掉的東西中選擇了“體積過大的老電器”,它斷定你的理財觀念是沖動型的,常常買些用不著的裝飾品;打電話時,通常的方式是“握著聽筒的中央,并使之離開耳朵”,它認為你不太重視金錢,不過很清楚錢的價值,不會花冤枉錢;揣測吃人樹用以接近人類進而達到捕食目的的方式是“模仿對方戀人的聲音”,它說你在以認真的態度說謊,而且是個撒謊高手;想要的自畫像是一幅“毛筆水墨畫”,它告訴你:你給大家的感覺就像陽光一般,似乎沒有什么煩惱,不過私底下的你,是會想很多且對別人的看法相當在意的人。
我們常常下意識地感覺答案挺準。有心理學家分析道,那是因為你愿意相信、愿意記住的都是符合事實的那部分。況且,測試的答案一般不會出現巫婆的咒語,無非似是而非的一些點評,大多是各色各樣的表揚,各人撿愛聽的就行了,即使指出問題,也只輕輕一撓,讓人過后便忘。
倘若對測試的科學依據、邏輯推理打破砂鍋問到底,又會怎樣呢?
同樣是“測測你是《紅樓夢》中的誰”,版本眾多。其中一個堪稱經典的版本中,26道非此即彼的題目如“你更喜歡的歌是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還是蕭亞軒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為一個小男孩起小名會傾向選擇‘淘淘’還是‘樂樂’”,巧姐與惜春的差別只在一道題,即“如果給你一個愉快的周末,你會更傾向選擇‘輕波舟上,泛游西子湖畔,流連忘返’還是‘簾幕低垂,暢讀天下美文,歡暢淋漓’”,選擇前者,你成了巧姐,選擇后者,你成了惜春。其實,在做這道題的時候,很難說我們的內心沒有過猶豫。好在,診斷報告皆大歡喜,“巧姐的性格完全勝任社會競爭者這個角色”,“惜春一定是有些藝術家潛質的并且是個一鳴驚人的角色”。雖然我們沒法斷定自己與二釵的相似度到底有幾分,不過就出題人從小說人物衍生出來的這么些現代個性而言,還是大有值得認同的地方,況且我們為什么要拒絕美言呢?
而另一個最近甚為流行的版本,據說準到你想哭,竟然是一道題定乾坤:如果看見喜歡的物品你會怎樣?選擇“喜歡就買,以后還有喜歡的再買”,是為賈寶玉;選擇“裝作不喜歡,但比誰都喜歡,趁人不注意時買下來”,是為薛寶釵;選擇“因為想買又不能買左右為難,一直記著”,是為林黛玉;選擇“沒有錢,就偷過來”,是為王熙鳳;選擇“給自己買,有其它小孩子想要,就會送他一個”,是為賈母。道理容易理解,賈寶玉多情,薛寶釵城府深,林黛玉心思細……不過深究起來,有錢人豈不都成了賈寶玉?而窮人豈不都成了林黛玉?
牛頭不對馬嘴論成為永恒的“邏輯”嗎?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把人品與運氣聯系在一起,好運的原因被歸結為“人品好”,而倒霉的原因則被歸結為“人品差”,新動詞“攢人品”應運而生,新測試“人品計算器”火爆登場,且不知這牛頭不對馬嘴的“邏輯”怎么就有人那么信呢?
張小姐狂愛在網上搜索各種測試題想搞清楚自己的從前、現在和未來,她的口頭語是“準與不準,管它呢!有點道理就行!”某些時候,我們對一個測試的記憶、評價根本就不是答案的準確度能左右的。測試的設計者們深諳這個理。題型上,刁鉆古怪搶得先機,從單項型到跳轉型,從完形填空型到計算分值型,從成分分析到看圖說話……題材上,潮流是第一風向標,三國熱播,有了三國人物測試,清宮戲正火,有了清朝后宮哪個位置屬于你的測試,Lady Gaga走紅,有了雷人程度測試,穿越小說冒出,有了看看穿越清朝下場如何的測試……
事實證明,題目與答案越是牛頭不對馬嘴越是使人鬼迷心竅,比如哪位男歌手最有機會和自己唱歌,自己是哪個卡通人物,自己的哥特名字是什么,自己晚五分鐘投胎會是誰。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把人品與運氣聯系在一起,好運的原因被歸結為“人品好”,而倒霉的原因則被歸結為“人品差”,新動詞“攢人品”應運而生,新測試“人品計算器”火爆登場。在這個測試中,你不必做任何選擇,只需輸入姓名,就知道自己的人品有沒有問題。測出來的分數多半不及格,評語多半莫名其妙,“你應該有干壞事的嗜好吧?”、“你經常偷雞摸狗吧?”、“是我不好,不應該跟你談人品問題的”……氣急敗壞,猛又聽得心里有個聲音在喊:“息怒,息怒,你就當是攢人品吧!”類似測試還有只需你輕點鼠標就能獲得一生判詞的某某靈簽,此刻得了支下簽,說你“鳳去秦樓,云斂巫山”,一分鐘后可能就有翻盤的可能,為你的命運冠上一支上簽,說你“意中人,人中意,只那些無情花鳥也情癡”。
有人感嘆,這么不著四六的推理怎么就有人信呢?有社會學家認為,這類測試熱的盛行,是年輕人面對未來無助軟弱的表現,被美麗的謊言挾持的測驗心態,透視了部分年輕人的欲望、無助與饑渴,應該引起社會學研究的關注。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