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被”相親 剩女很鬧心
記者就對曾參與本報“剩女粉皮書”調查的剩女進行了回訪,三成剩女都表示,過年的時候,她們被父母長輩安排一場或多場“相親”。
32歲的會計師李穎(化名)說,過年她一個人回到安徽老家,發現父母早已為她準備好了幾場相親。而從事證券工作的劉樺(化名)也說,不僅是父母,過年的時候連親朋好友都為自己張羅了幾場相親。
“女兒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只有抓緊這個時間給她操辦人生大事了。”61歲的李淑碧女士是萬州人,她說,自己的女兒今年30歲了,還沒有結婚,而女兒平時在重慶工作,自己沒法幫她張羅婚姻大事,只得在其過年回家時安排相親。在調查中,為大齡女兒安排過相親的父母都認為,平時子女多半不在自己身邊,在春節這個難得的機會下,為女兒張羅相親,也是在抓緊時間。
剩女相親記
相親往往成形式
被父輩們安排去相親,這些剩女們的經歷又如何呢?是否如父母所愿,可以得到完滿婚姻作為回報呢?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由于剩女們的害羞與矜持,相親往往變成了一種形式。
害羞型
31歲的劉琴(化名)是一名設計師。此次過年,母親為她安排了一次相親,對象是鄰居介紹的。在相親過程中,劉母和陪同對方的阿姨聊得熱火朝天,而她和那名男士則非常別扭,一句話也不吭,相親最后以失敗告終。調查中,有不少剩女表示,父母為自己找的相親對象,多半是父母老同學、老同事、朋友等的兒子,所以相親往往變成了長輩之間的攀談,自己和對方則出于羞澀根本沒有溝通。
落跑型
33歲的李麗(化名)是一名媒體工作者,她說,正月初四,父親為她準備了一次相親,見面后,對方穿著打扮還算體面,但一脫鞋竟然奇臭無比,這讓李麗對其印象大打折扣。李麗說,飯吃到一半,為了表示自己的立場,她借口有事奪門而出。在采訪中,一些剩女表示,父母對女婿的喜好和品味與自己不同,因此他們為自己找來的對象,經常一見面就讓自己想落荒而逃。
敷衍型
29歲的陳鳳(化名)說,這次春節父母為她安排了三場相親,自己都很順從的前去赴約,但最后又統統被她否決掉。采訪中,剩女們說,其實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并非自己真的急于出嫁,而是不想辜負父母的良苦用心。
分析
兒女相親需提前溝通
重慶新思維心理咨詢公司的心理師劉懿儀說,春節,原本是一個合家團聚的喜慶節日,在這樣的日子里,人們都渴望能夠毫無壓力的度過,父母在這個時候為子女安排相親,從人情上可以理解,但往往會給子女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讓他們產生抵觸情緒。而且,父母通過自己的眼光挑選的對象,更多的是從家世背景、工作收入等方面進行考慮,卻不一定了解子女自身的情感需求,因此,這樣的相親,如果發展成了婚姻,子女們也不一定覺得幸福。
劉懿儀認為,父母在為兒女安排相親前,一定要提前與兒女進行溝通,讓他們有心理準備。而在去不去相親這個問題上,也一定要給兒女們自主選擇的權力,畢竟,最后得到的婚姻或情感,都是兒女們自己的。
剩女相親派對追蹤
8位剩女帶著“他”回家過年
2月6日,本報舉辦了“當春節遇見情人節——讓我遇見你”大型相親派對,269名剩男剩女參加了此次活動,而在回訪中記者了解到,已有8位剩女帶著自己在相親派對上遇見的心上人,一起回家過年。
回訪中,記者了解到,參加派對的剩女們有一些雖然還未將男方帶回家,但也已經處于接觸狀態,經常一起吃飯、看電影,“進一步關系還有待考驗。”一位剩女說道。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