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離開母性產生巨大心理抑郁 人應引以為鑒
幼猴離開母猴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缺少生存技能,而導致一種心理上的焦慮與失意,并且這種心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和母性離開的幼猴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幼猴離開母猴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缺少生存技能,而導致一種心理上的焦慮與失意,并且這種心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心理上的變化源自于過早的經歷“變故”而產生抑郁,這種心理上的巨大陰影甚至會揮之不去。由于獼猴與人類的巨大相似,科學家們認為這項研究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一些如同幼猴遭遇的人的心理。
然而,這種心理在幼猴中究竟會存在多長時間呢?為了得出結論,研究小組負責人胡新田和他的團隊觀察了幼小獼猴離開母性后3年的成長過程,他們大多由同齡猴幫助慢慢的走上了正常的社會生活。
與被母親撫養長大的猴子相比較,由同齡的猴子撫養長大猴子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更低。這種皮質醇存在于猴頸部后面的頭發里,有助于控制焦慮的情緒。此外,三年的正常社會生活也無法抹去與母親很早就分離的烙印。由同齡猴子撫養長大的猴子們傾向于獨處,他們很少四處走動與聚在一起。但是,它們會在自己的籠子里踱來踱去。吮吸自己的手指和腳趾。比被母親撫養長大的猴子更喜歡抓自己的身體。
這說明一出生就與母親分離所導致的焦慮情緒至少會存在于腦子里三年以上,這項研究的作者認為獼猴可能是研究人類幼時遭受創傷的最好范例。這項研究結果將刊登在國家科學院期刊的旅行進行時的章節里。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