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的起源
當代心理衛生運動是從如何正確認識精神病和給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開始的。法國大革命(1789年)以后,比奈爾(P.Pinel)醫生對全人類的“自由與和平”充滿希望。在他工作過的兩所醫院里,他以大無畏的勇氣和改革的氣魄,毅然給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解除了束縛他們軀體的鎖鏈,并且努力為他們提供清潔的房間、良好的食物和仁慈的護理,因而被公認為是心理衛生的倡導者。
另一個對現代心理衛生運動的興起作出貢獻的是美國人比爾斯(C. W. Beers)。比爾斯生于1876年,18歲人讀耶魯大學。畢業后,到紐約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比爾斯的哥哥患有癲痛病,他目睹其兄病情發作時的可怕情景,擔心自己也會得這種病,于是終日惶恐不安而精神失常,結果被送人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的三年痛苦經歷,使比爾斯親身體驗到精神病患者的苦悶和所受到的虐待,親眼目睹了一系列精神病患者慘遭折磨和不被公正對待的事件。病愈出院后,比爾斯立志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而努力。1907年,他寫了一本白傳體著作,取名為《自覺之心》。在這本書中,他用生動的筆墨,歷數了當時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詳細記述了自己的病情、治療和康復經過,并且向世人發出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的強烈呼聲,得到心理學大師詹姆斯(W. James)的贊賞和著名精神病學家邁耶(A. Meye)的支持。比爾斯在得到各方面的贊助和鼓勵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衛生協會”,這便是世界上第一個心理衛生組織.1909年2月,又在紐約成立了全國心理衛生委員會(比爾斯任顧問)。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