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婚族”到底是在玩浪漫還是虛心的逃避?
畢婚族里的大學生們帶著些許校園出來的單純,又染上一些社會功利色彩,她們拒絕接受就業壓力,認為馬上結婚至少能擁有相對平靜的生活,做個全職主婦也不是她們的錯。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結婚,我們的愛情死無葬身之地!”“畢婚族”的這句豪邁口號來自當年清華大學的論壇。身邊越來越多的“畢婚族”仿佛一夜間冒了出來,一段路走得九曲回腸……
“畢婚族”拿愛情賭明天
兩個“85后”大四應屆畢業生小袁和小徐一大早就從位于昌平的校區趕來,到人才大廈參加招聘投完簡歷后馬上趕到婚博會。和他們一樣,打算剛畢業就結婚的“畢婚族”迎來了最忙碌的周末。
11時30分,小袁和小徐才趕到北京展覽館。來不及吃飯的兩人掏出票就往里進。小袁一邊走一邊將一個記錄著各種招聘信息的黑皮小筆記本塞進背包中,又掏出一個粉紅色大本,本上詳細地貼著“婚禮”、“婚紗照”、“對戒”等標簽,標注著相應的信息。
和找工作相比,小袁對婚禮更上心。她告訴記者,剛畢業的女生在面試私企時會被詢問是否有結婚、生子打算,擔心女性會因為成家而耽誤工作。先結婚再找工作也是家人朋友給出的主意。“實在不行,我就先生孩子,開個網店,等孩子兩三歲了再出來找工作唄。”小袁笑著說。
“有些師姐畢業10年返校時都沒結婚。她們雖然事業有成,但耽誤了成家也是一種遺憾。”小徐說,雖然和一些先就業再結婚的人相比,他和小袁屬于“無房、無車、無貸款”的三無人員,結婚只是因為不想放棄校園中純粹的感情。雙方家長也因為擔心孩子走入社會以后久久不成家,成為“剩男”“剩女”而催促她們結婚。
在婚博會發現了幾名“畢婚族”,其中大多數都是女生。她們研究生或本科畢業,在校期間就被安排相親,心甘情愿地成為“畢婚族”。
“現在女生找工作的壓力太大了,結婚也是以退為進的事兒。”計劃在今年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的小陳說道。某知名網站近期進行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將近3成女性被調查者因為擔心成為“剩女”而有傾向成為“畢婚族”,另外超過50%的人選擇“絕不當畢婚族”,并稱經濟條件不夠是主要原因。
而對于這些“畢婚族”來說,價格優勢成為他們的首選條件。記者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婚博會上網店、工作室的比例大幅增加,其中,婚慶工作室、婚紗定制、婚紗攝影以創意更接近年輕人喜好而頗受追捧,網店的鉆石、珠寶類消費品也因價格適中更受年輕人的歡迎。小袁和小徐挑選的婚紗、婚紗照都是來自提前在網上搜索好的網店。
關于畢婚族,有關專家認為,評價它不能絕對化,要因人而異。人進入社會先立業后成家,個中奮斗固然相當艱辛和自豪,但沒有必要人人都奮斗。就是說,沒必要把挫敗看成是必經之路——如果你還有別的出路的話。畢婚族里的大學生們帶著些許校園出來的單純,又染上一些社會功利色彩,她們拒絕接受就業壓力,認為馬上結婚至少能擁有相對平靜的生活,做個全職主婦也不是她們的錯。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