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標是最普遍的心理問題”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包括大學期間生涯規劃及能力發展、人際交往、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容。據了解,江門本地高校都已將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必修課內容,并設有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而多數受訪大學生和家長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程。
“你覺得現在的大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是什么?最嚴重的心理問題是什么?”面對筆者這個問題,受訪的若干大學生答案非常相似。
“迷惘,對現在、未來的不確定,沒有理想。”這是小敏和小何的回答。“說好聽點是寂寞,難聽點就是‘行尸走肉’。許多大學生整日無所事事,渾渾噩噩,根本沒有目標。特別是大四,有這么一句話,‘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這跟大學的體制有關,沒人管你,有些大學生甚至弄得像在孤島里生活一樣。”小朝說,他覺得這歸根于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考試,很被動,沒有人想過我以后會干嘛,從來沒規劃過自己的人生,上了大學之后就沒有了目標。我想過自己的未來,但是我很煩,我想不出。我對自己不了解,我的興趣我也不知道,也沒有什么追求。”
人際交往問題也是大學生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小敏和小何都覺得,在別人眼中,自己“不正常”。性格有些不羈的小敏認為,與別人相比,自己“就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小何則認為自己“不合群”。而另一名大學生小慧也曾一度因為與室友關系不和睦而痛苦煩惱。部分大學生情況更為嚴重,他們都不善與人交往,處處碰壁,甚至自我封閉,非常寂寞、消極。
此外,情感問題也困擾了無數大學生。大學生小明讀大三的時候,同校女朋友竟因為他沒有房子而與之分手,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男同學都覺得不可理喻,也為該女生的現實感到無奈。同時,大學生中較為常見還有無法接受失戀,苦苦糾纏對方。就如小洪,女朋友執意與他分手,他接受不了,情緒失常,總是糾纏著女生,還逢人就哭訴自己的委屈,同學、朋友們都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
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因此教育部要求學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對此,多數受訪大學生認為有必要,但也有部分學生持反對意見。小朝就是其中之一,“沒必要,都這么大人了,開這些課根本沒用,大學生心智發育成熟,不是聽話的小學生,有自己的價值觀,不會因此有什么改變。”
多數受訪大學生表示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也會尋求外部幫助,但是卻不能接受心理醫生,原因有多種。小敏高中時曾經咨詢過心理老師,但是覺得很不專業,“只是八卦地挖學生的想法,沒有適當的疏導,甚至比當事人還緊張”。此外,她也擔心遇到“變態心理醫生”。而小何則認為,不可能對心理醫生把所有心理問題都說出來。小慧的心聲則是代表了大多數人:“雖然知道咨詢心理醫生很正常,但就是接受不了。”
“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
開設心理健康課很有必要
對于把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等納入高校教學必修內容,受訪大學生家長都表示贊同。大部分家長表示,孩子回家后極少訴說心理問題,他們很希望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此外,一半以上受訪家長不知道如何尋求外部幫助。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上大學后不常回家,也不怎么打電話,只是他們每個星期打電話問他生活費夠不夠,交流很少。她說:“孩子有心理問題,雖不說出來,但作為家長要學會觀察,跟他溝通。”她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最令人擔憂的心理問題是對未來感到困惑和茫然。高校擴招帶來的就業壓力以及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都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學校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很有必要,她更希望高校能設有心理咨詢室,有專門的專業老師值班,讓學生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
另一名大學生家長林女士還跟記者講述了女兒以前的心理問題。她女兒大學錄取的專業不理想,傷心了幾天,哭著要轉專業,但林女士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因為她沒有讀過大學。她說,孩子有心理問題不是羞愧的事情,她很想幫女兒解決,當時也想求助心理咨詢,但就是不知道尋求幫助的途徑。直到現在,林女士也不知道在江門哪里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她認為,脫離了父母,基本上每個大學生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所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有必要。尤其是大一新生,不適應新環境,很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容易消極地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所以剛開學的那段時間,林女士經常打電話給女兒。
心理健康教育已列入必修內容
據了解,五邑大學每年都面向全校大一新生開設大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公共基礎課。此外,每個學期還有生命教育、心理拓展訓練等公選課。學校還有心理咨詢中心,并在每個班級設有一名心理委員,專門關注和負責大學生心理輔導。但是,多數受訪學生覺得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還不夠,他們也不能全面說出學校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舉措,并指出有些心理課程實踐起來往往偏離了初衷。他們認為學校必須改進現在的心理健康課程,了解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據了解,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同樣每年面對全校新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告基礎課,此外還有部分選修課,并設有心理輔導中心,由經過培訓的老師專門負責。
學校在解決具體心理障礙方面比較欠缺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心身綜合科主任許律琴介紹說,學生心理問題主要存在社會適應能力、學業和人際關系方面,表現形式不同,具體有失眠、焦慮、抑郁、網絡沉迷、上學恐懼、有敵對情緒(對室友等)等,小部分已經病態。“大學生存在的心里問題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主要與其生活家庭環境有關,家庭關系良好,成員之間保持適度的空間,并能互相支持的家庭,一般孩子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許醫生建議,當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可用自身的知識系統進行處理,并向同學、朋友和家人求助。而家長則要與之一起面對、解決。學校方面,心理老師非常重要。從許醫生與學校心理老師的合作經驗來看,她認為學校偏重理論知識,在解決具體心理障礙方面比較欠缺,建議教授學生辨析嚴重心理問題的先兆,并學會實操,能進行應急干預。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