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心理秘密
常被擁抱---心理素質更好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赫洛德傅斯博士說:“擁抱可以消除沮喪——能使體內免疫系統的效能上升;擁抱能為倦怠的軀體注入新能量,使你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擁抱能加強成員之間的關系,并且大大減少摩擦。”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孩子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行動的孩子健康得多。成人更是如此,它會讓你重拾童年的安全感、溫暖感。
中國的孩子遠比美國的孩子得到的擁抱和親吻少,到了10歲左右,就很少有人再擁抱和親吻他們了。除了握手,他們要到談戀愛時才會和另外一個身體有接觸。
快樂像流感---可以“傳染”
最新研究發現,快樂也是可以被傳染的,跟快樂的朋友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快樂起來。而且,平均每一個快樂的朋友可以令你的快樂感提高9%。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國醫學月刊》上。
這一成果由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詹姆斯·富勒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尼古拉斯·哈克里斯塔奇斯獲得,他們提取了“弗萊明翰心臟病研究”資料中幾十年間有關快樂感的所有記錄作為研究參照。
他們發現,快樂是有感染力的,而且就像流感的傳播一樣,受距離遠近的影響。而且可以經過多次間接傳遞從遙遠的地域傳到你這里。也就是說,你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快樂都可能影響到你。
研究顯示,一個快樂的人增加他們同居人快樂的可能性為8%,提升住在附近的兄弟姐妹快樂的可能性為14%,增加鄰居快樂的可能性達34%。
研究者還發現,憂傷在社交網絡中的傳播并不像快樂那么強勢,或許這是因為憂傷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內斂的體驗。
耳鳴患者---易焦慮抑郁
科學家發現,耳鳴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郁的癥狀,生活態度也比較消極。這種因為性格轉變帶來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耳鳴本身帶來的不便。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希爾克·巴特爾斯博士領導了這一研究。他們通過對耳鳴患者的長期研究發現,耳鳴多發生于40歲—60歲之間,耳鳴患者聽到的聲音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其身體內部。其中,4/5的耳鳴患者感到,精力無法集中或睡眠困難。在接受調查的265名耳鳴患者中,有將近一半的人被診斷為憂傷型人格。有這種人格傾向的人,情感消極,內心壓抑,郁郁寡歡。而這些心理不適會加重耳鳴癥狀。
研究人員指出,在積極進行耳鳴醫藥及神經刺激治療的同時,耳鳴患者還應該接受心理治療。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