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由心理原因引起
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讓人們的吃、穿、住、行改善不少,可睡不好覺的人卻越來越多。其實,大多數失眠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失眠也是一種情緒,只要不給它“力量”,順其自然,慢慢就可以平靜下來。失眠的人心事太多,一名年輕人經常晚歸,吵得樓下老人睡不著。有一天小伙子扔了一只靴子,想起來樓下的人,就沒有扔第二只,結果樓下的人一宿都沒有睡著。這雖然是個笑話,卻揭示了失眠的心理真相:大多由心理原因而起。
失眠多由心理原因引起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擾,每年近8.6億人患失眠抑郁障礙,僅中國就有0.75億。有心理專家指出,睡眠障礙本身就是許多精神障礙的突出癥狀,而80%的失眠都是“心事”造成的。 對此,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病房主任郭旭芳表示,一般地,由環境改變(比如噪音、燥熱、光照)、生理因素(比如連續倒夜班)、生活遭遇不幸等引起的失眠,以及軀體疾病引起的單純“失眠癥”(比如大腦病變、慢性疼痛、夜尿癥),只占失眠病因的一小部分。
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治療科主任唐登華教授看來,主觀難以控制的多數失眠癥是由抑郁癥和焦慮癥引起。生活中,很多失眠是因為工作、學習、家庭、經濟、感情、人際等方面出現的原因所致。比如,有些人因為一次過失內疚自責,在腦子里重演過失事件,久久難眠;有些人在晉升、職稱評定快要公布前,處于期待興奮狀態而失眠;還有些人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后,睡覺時始終處于舉棋不定的狀態。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失眠
標準一: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沒有睡著;
標準二:半夜老醒,醒來的次數超過兩三回;
標準三:天還沒亮就醒了,俗稱早醒;
標準四:夜夜做噩夢,噩夢的情節如同電視連續劇一樣。
如果只是偶爾或短暫性睡不著覺或者睡得不好,但是第二天人精力很充沛,情緒很愉快,上班不出錯,按照WHO的標準,這種情況不能診斷為失眠。如果出現了上述失眠癥狀,且連續兩周以上且有頭暈漲痛、心慌心煩等癥狀,明顯影響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時,就應求診。上床后什么都不想失眠只是一種癥狀,就如同感冒后發燒一樣。但如果你把發燒當成一種病,僅僅用退燒藥治療發燒是很難治好感冒的,所以,失眠者關注的主要問題應該是治療造成失眠的原發病。
唐登華介紹說,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有短暫的失眠,搬入新家、碰到不開心的事或學生考前緊張等都會引起暫時的睡眠障礙,但一般幾天后就會消失。
所以,一旦出現失眠,要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它,不要恐慌,并告訴自己:既然睡不著覺不是自己主觀所能控制的,那么不妨跟它和平最好不要吃有成癮性的安眠藥
身受失眠痛苦的人,通常會服用安眠藥。唐登華表示,最好不要吃有成癮性的安眠藥,安眠藥往往治標不治本,時間長了,所帶來的“藥物依賴癥”還會加重病情。郭旭芳則強調,放松心情,學會自我解壓是保證良睡眠的一個“秘訣”。越暗示自己可能失眠,那就會“想象成真”不能入眠。即使睡不著,也不要怕,告訴自己大不了明天精神不好,耽誤不了太多工作。或者告訴自己1小時的深度睡眠也頂好幾小時,主要看睡眠質量,不看睡覺時間。
她建議,每天晚上不困不上床,并把晚上的時間充實化,散散步、聽聽音樂都可以,把自己弄疲倦,實在想睡覺再爬上床。而且上床后,不要有任何思考。越釋懷越容易放松,越放松越有助于睡眠。如果只是突然遇到一些傷心事,造成短時間失眠,經過自我心理調適很快就會好。
相處,允許自己有幾天失眠的現象。如果整天擔心失眠好不了,無形中跟它較勁,就非常容易促使睡眠障礙出現。任何情緒都有發生、發展、高潮、下降和結束的階段。失眠也是一種情緒,只要不給它“能量”,不過分關注它,順其自然,這種情緒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平靜,就像高興的事情不可能高興一輩子,痛苦也不可能延續一生。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