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魔鬼效應
七大魔鬼效應
在我們生活中會有些特殊的社會現象,讓我們覺得尷尬或者無可奈何,因為它超出我們的預期也超越我們的可控,它們可能就是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一些小小的存在,但是它的確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形成迷惑。我這里說的七大魔鬼效應,正是這些現象中的一部分。不要奇怪,這是生活與職業常規的一部分。
1. 一時無:平時到處見,用的時候找不到。也許你發現生活里面的西瓜攤、修鞋店、健身中心、賣手機充電器的地方很多,但是到你真要用的時候,發現突然就一個也找不到了。
2. 眼睛要:用的總比要的少。餓的時候點菜,常常會點得超過自己能吃的。我們索要東西與占有東西的時候總會比自己實際所需要的多。人有傾向為自己多要多占找到理由,而這才是浪費的根本所在。
3. 失后悔:在自己手上的東西,總是覺得沒啥價值,到不見了的時候就會覺得那真的很有價值。在《圣經》里面,講到了父母看重浪子的原因。在我們日常生活里面,我們也能經常體會:一個老朋友、一樣用慣的東西、自己的健康、老家的鄉土菜。不少人離婚后才真正想到對方的好。
4. 嘴邊忘:特別熟悉的東西就在嘴邊卻說不出來。也許是一個熟悉的朋友,也許是一個剛剛還特別想問的問題,但是人家請你說的時候,你卻突然忘記了或者一下子怎么也想不起來。
5. 家里好:自己看自己家里沒啥好的,但面對外人評論的時候總能為自己家里的不良現象找到辯護理由。很多留學生到了國外都發現自己挺愛國,回了祖國覺得自己挺牢騷;我們在自己家鄉看不出家鄉有多么的好,但是外人批評我們家鄉時我們就能說出家鄉很多我們平時也說不出的好。
6. 燈下黑:和自己親近的人與自己最遠。你以為自己人總能理解自己的苦心不會和你斤斤計較,而自己人總覺得我是自己人不用打招呼你也會關照,結果我們總是容易忽略自己人而得罪自己人。
7. 黑白變:昨天那還是處處先進的好員工,因為得罪了老板離職,就變成了哪也不好的壞員工;昨天還是先進干部,因為犯了事,現在一無是處;昨天還是對手,因為某方面得到了你的認同,現在成了一切OK的伙伴;昨天還到處毛病的一個經理,現在因為銷售業績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