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真正改變自己的方法
工作中,如何讓你的領導、員工、客戶,甚至是你自己的行為發生改變?心理學家發現了10種方法讓你真正改變自己,改變世界。如何讓你的領導、員工、客戶,甚至是你自己的行為發生改變?你可以花很長的時間去改變策略、產品和流程,但是只有人們真的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改變才真的發生。
1.專一的力量。我曾經合作過的一家公司,有8條價值觀和12條核心競爭力,希望員工實踐。結果呢,毫無改變。當最高優先級的事情有20件,等于沒有。對多任務的研究表明,我們并不擅長多任務并行。集中精力一次改變一項行為,一個接著一個來。
2.增加粘性。目標理論告訴我們,有效的目標應該是明確并可測量的。行為也一樣,“積極聽取”這個行為很模糊,也無法衡量,“回想別人的話并且判別正確性”則明確可測。
3.生動地描繪。明星廚師JamieOliver想要改變美國學校里的孩子們的飲食習慣,他使用了一副非常惡心的場面:滿滿一卡車的動物脂肪。他教一個肥胖的小孩子烹飪時,他演示了烹飪怎么可以變“酷”——走路時昂首挺胸,準備菜時趾高氣揚。小盆友能將這幅畫面與自己關聯起來。如Herminia的《職業身份》一書所述,幻想新的自己是驅動改變的巨大力量。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畫圖或實物,來描繪“我們的現狀”,然后用一幅更好的畫面來呈現“美麗新世界”,這樣可以觸及到人的情感面,更有力地促使(或阻止)改變發生。
4.激發同伴間競爭。根據社會比較理論,我們會參照身邊的圈子,來判斷什么樣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同伴的行為會設立我們的預期,或是讓我們羞愧,或是成為我們角色的榜樣。有一個銀行職員被他的老板要求,說話時多使用“我們”而不是“我”,他同組的成員觀察到了,并補充道,同樣的也不應該說“本人”。同伴壓力奏效了。這一點同樣體現在網絡社區。同伴間相互設置期望,能給彼此帶來壓力。注冊facebook(或使用公司的網絡工具)后加些好友,然后把你的行為“簽到”。
5.調動群體。在這個視頻里,你會是第二個參與跳舞的人,還是在中間,或是最后的呢?所有的人都會在中間某段地方加入,那里是臨界點。普遍接受一個新行為會有一個傳播弧——從初期的改革派,再到安全跟風的人,最后慢熱型的人。這不是一個隨機過程:有關鍵影響力的人能改變整個局面。他們通常都不是有高級頭銜的經理人,而是有最多人脈的人,或是別人最愿意去詢問意見的人。讓初期改革派先接受改變,再找到并說服有影響力的人,然后坐下來等著看改變逐漸擴散(希望如此)。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