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安全感是一個矛盾的東西
有一位女性友人談戀愛了。她談過很多次戀愛。由于自恃條件不錯、有迷人的特質,也很懂得操控愛情的節(jié)奏,每次她都能在毫發(fā)無傷的情況下閃人。我們以為,她是愛情中的狠角色。
但這一次,狠角色似乎不太一樣,她碰到了一個在談感情時手法比她更曖昧的人。
她常打電話來問我:“喂,他說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我呢,還是不想我?”或是“他到底是跟我來真的,還是玩玩而已?”
在我聽來,他寫給她的一些簡訊,如“你好嗎?要好好照顧自己,別餓著了”,只是尋常問候與關心,并沒有什么意思。至于“昨晚好睡嗎?”稍稍超出問候的范圍,但也不代表他已表明心意。
她也很想問他到底有意思沒,卻不敢直接開口,怕他看出她著急要個承諾。萬一他說他沒什么特別意思,只是想把她當成一個紅粉知己,那她就尷尬了。
她心慌意亂,好像被愛神之箭射中,而箭尖毒液已流進她的血液里。
“我想不理他,看他會不會急,可卻辦不到。”她說。
我認識她好些年,沒有看過她如此迷惑。
看來她遇到了比她更狠的角色,那個人更會玩愛情里的曖昧游戲。
曖昧期的情人們很奇特,很像在玩躲貓貓。只不過,游戲規(guī)則變成了你躲我、我也躲你,看誰先表明心跡,好像先露出心緒的人,就是輸家。
猜來猜去太久,壓力極大,大部分人是玩不起的。除非一點也不喜歡他,或只是因某些理由而接近他。
很多人在曖昧期時,魂不守舍、睡不安寧,為一句話失魂落魄。于是,情人們都把曖昧期當黑暗期,希望趕快度過,重見光明。如此一來,兩情相悅這件事就變得水落石出,愛情終于有了安全感。只不過,在愛情有了安全感,不必再玩你猜我猜的游戲時,愛情里頭的激情成分也開始漸漸下滑。
有習慣,才有安全感。當愛情有了安全感之后,親吻會變成習慣儀式,擁抱會變成無法讓心跳加速的正常招呼,愛就變成關心,情人便漸漸成為親人。
親人很安全,但激情已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