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來了怎么辦?學會珍惜是關鍵
你身邊的人你有去珍惜嗎?你有對曾經的事而后悔嗎?在生活中我們錯過的事和人太多,值得我們珍惜的也很多,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讓自己活在不后悔中。當有要珍惜的念頭時又該如何做呢?
你曾發自內心地覺得要好好珍惜下一個人,可你又突然發現你好像已然下定了無數次這樣的決心!想到曾有人講的:如果從一開始就珍惜了,那將是多么無趣啊;如果最后才懂得珍惜,那該是多么悲傷啊!唉,不禁想,當人們談論珍惜的時候,都在談論什么?
你喜歡上一個人,恰好她也喜歡你。在某個時間,這樣的戲碼似乎很容易上演,于是你們在一起了。然后,很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做,不知怎么著,你們就分開了。
后來你喜歡上另外一個人,可她偏偏不喜歡你。你把自己當成偶像劇主角,說是只要她幸福怎樣都可以。想來,一生至少該有一次吧,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她——愛你,只求每天都能遇見她!你小心翼翼地維系著這份微妙的情感,然后沒有然后了。
再之后,你再也喜歡不上身邊的那個誰了。你也會想起之前經歷過的人,突然心里一酸,如果當初對她再好一點就好了。只是,這么想了時間就能退回去么?不能!
你真心地覺著要好好珍惜下一個人,可你又突然發覺,好像你已然下定了無數次這樣的決心!
故事的最后,當然不會這么下去。你的生命中還是會出現一些人,有一些就是曾經弄丟了的又突然回轉進你生命里的人。然而她們的出現對你依然重要。我們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才很珍惜每一個愿意為我們停下腳步的人,我們可以說一聲“嘿,接下來的路,一起走一段吧”。
……
走到這,想起曾有人講過的:如果從一開始就珍惜了,那將是多么無趣啊;如果最后才懂得珍惜,那該是多么悲傷啊!唉,不禁想,當人們談論珍惜的時候,都在談論什么呢?
珍惜,好像就是為著避免“后悔”
說到珍惜,常常會有兩種情況:別人勸我們去珍惜,說這話的多半以“過來人”自居,此其一;其二,自個兒突然就意識到是時候去珍惜了,這可能是經歷了某些變故后才有的體悟——
“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去珍惜。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我愛你。如果非要給這份愛加上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大話西游》里的這段經典臺詞儼然是導演借至尊寶之口勸誡眾人學著珍惜。這種勸誡是站在過去不曾珍惜的大背景前講的,是“活在過去的”。
卡尼曼在提出“前景理論”時,曾提到了“損失厭惡”的概念。他認為損失厭惡就是個體對自身收益的減少所產生的一種不悅的情感,并且對同等數量損失產生的不愉快情緒要遠遠強于同等數量收益產生的愉快情緒,即人類天生對損失保持敏感。這種趨利避害的特點,作為一種進化機制被人類世世代代傳承了下來。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美國美人》中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是“活在未來的”。
卡尼曼提出的“作為效應”,若加上時間的維度,稍作修改可以來描述這一現象。站在未來的時間點,“不作為”是不能接受的,而“作為”是容易接受的,因此,想象維持“作為”的狀態并不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不作為”,引發了負面的結果,就會激起更為強烈的后悔情緒;如果“作為”了,縱然結果不如預期,免不了遺憾,但遺憾也比后悔好受些。
在上面,無論是“作為效應”還是“損失厭惡”,它們的目的都是教我們珍惜,為著避免引發“后悔”的情緒,因為“后悔”往往是災難性的。不同的是,教我們珍惜的,要么是“活在過去的”,要么是“活在未來的”,可是、可是,不也正是這些人一邊勸著、一邊教著我們要活在當下嘛!
對當下來說,“珍惜”意味著什么呢?
“當下”(Real moment),有理由被視為世間最美麗的字眼。既然來到了“當下”,我們不妨放慢節奏,仔細地審視一下“珍惜”這個詞,對這個詞概念做一番拆解。
想來,珍惜不外包含三層意思——
活在當下。什么是活在當下呢?就是從我們那夜以繼日運轉不息的頭腦中跳脫出來,把注意力聚焦在我們的感官,聚焦在我們的心靈,當下的味道自然呈現,生命的喜悅自然浮現。(是不是很抽象?所以我對這個詞沒什么好感。)
評估。來自“當下”的刺激有很多,能做的、想做的自然也不會少。這時,我們不得不面臨選擇,選擇前自然少不了評估。無論是來自“過去的”慘痛教訓,還是發自“未來的”恐懼不安,都會深深影響到評估的結果,進而左右了我們的選擇。評估后而做出的選擇,會被打上“珍惜”的標簽。
道德規范。懂得珍惜的人是惹人喜愛的,不懂珍惜的人會遭到譴責的。這時候,“珍惜”(當下)與“感恩”(過去)、“夢想”(未來)是串在一起的,成了一個帶著濃厚的道德色彩的標簽。被貼上這個標簽是件很榮耀的事兒。
這基本上已把“珍惜”拆解開了,下面我們要做的就是再把拆解開來的部件組裝回去,真正地為我們所用。要不然,我們費力拆它做什么呢?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