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事其實比好事對人影響力大呢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每一個人都不愿意遇到壞事,在更多的情況下大家都希望遇到一些好事,但是其實在很多情況壞事對于一個人來說比好事還要重要呢,下面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1、壞事比好事對人的影響要大
發生好事之后,比如中了彩票,人會高興一陣子,然后幸福感也就慢慢回到了從前的水平。同樣,發生壞事之后,比如車禍致殘,人會失落沮喪一陣子,然后幸福感也會慢慢地往回升。不過,從壞事中恢復所花的時間要比好事長,而且恢復的程度也常更小。更直白地說,你賺到100塊錢的高興勁兒和你虧100塊錢的難過勁兒哪個大?一般來說,是虧錢的影響更大。
2、 壞言行比好言行更影響親密關系
想一想吧,在生活中,在影視小說里,有多少次你聽到過“對不起,我以前傷害了你,現在我會加倍彌補你。”又有幾個成功了的?如果我們都明白負面偏好的道理,就不會再那么輕率地去對待愛人,因為你對她的傷害,遠非同等恩愛就能彌補的。
3、 大棒比胡蘿卜有效
研究者讓兩組孩子做同樣的多項任務,一組每人發一個空盒子,完成一項任務,就獎一個彈子;一組每人發一個裝滿了彈子的盒子,一項任務失敗了,就拿掉一個彈子。結果發現后一組孩子的任務完成得更好,換句話說,懲罰比獎勵更有效。怪不得幾千年來中外教育都是靠戒尺打手心來進行哪。
4、神經學的研究表明,大腦對壞刺激的反應比對好刺激更強烈,而且留下的痕跡更深
社會沖突比社會支持對人的影響要大。壞的社會關系比好的社會關系更可能影響我們的抑郁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我們更擅長處理壞信息。壞的信息會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注意力,更徹底的分析以及更廣泛的聯想。而且,我們不但更擅長處理壞信息,從某種角度說,我們還犯賤地更喜歡處理壞信息。研究表明,閑談到別人時,我們說的壞話要比好話多得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是這個原因。
壞印象比好印象更容易形成。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對既有缺點也有優點的人的印象,不如沒有缺點也沒有優點的人。這在道德評價上尤其明顯。有句老話,“Once a thief,always a thief(一朝為賊,終生為賊)”,也就是說,你只要做過一件壞事,這污點就一輩子都很難洗清。反過來,哪怕你做了一輩子好事,可如果有朝一日做了一件壞事,那輿論就紛紛說“某人形象轟然倒塌”了。我們對別人的印象是很苛刻的,好人就得從不做壞事,做了一件壞事就是壞人。所以美國的政治選舉常常會演變成抹黑比賽,因為你夸自己萬般好,往往還沒有揭對方一項丑有效。
我們之所以有負面偏好心理,是因為壞事對我們的生存和繁衍的影響更大。如果我們沒注意到一件好事,比如沒看見村東口結了一樹好果子,那當然很遺憾,但還也許還能到村西邊填飽肚子。可如果你沒注意到一件壞事,比如沒看見村東口草叢里埋伏著一頭餓虎,那你恐怕就沒機會再去村西邊碰運氣了。
那么你是不是清除了呢,知道其實對于一個人來說,壞事比好事更加的好,在很多的時候,那么你是不是也對此也了解了呢,知道其中的奧秘,知道了其中的緣由呢。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