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學會按時打掃自己的情緒呢
我們都知道對于我們來說,一個人的情緒是比較的多的,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關鍵的呢,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按時打掃我們的情緒才行呢。
一、傷心及沮喪
在這一年中,有沒有一些傷心跟沮喪的事件,讓自己覺得很難過的,例如有家人過世,或是與親密愛人分道揚鑣等等。這些“原本是我們的,現在一下失去了”的感覺,就是傷心跟沮喪。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憂郁與悲傷,問題是這些情緒變得強烈并且持續的時間太長,那便越過了憂郁的界線跨入了沮喪,如果不進行積極治療,這種表現可以持續數年之久,甚至可能導致自殺。如果進行積極的治療,90%的患者可以康復。
二、挫折
這年有一些重要的生活目標,不曉得是不是都如愿以償了呢?例如,在學業上希望能金榜題名;在工作上欲闖出的奇跡;以及在個人生活中想減肥五公斤,想學英文等等。
如果沒有完成的話,眼看著年終逼近,該驗收成果啦,這時候所產生“哎呀!我怎么沒做到呢?”的感覺,就是挫折感了。
人在生活中,要學會用陽光般心態面對生活。所謂陽光心態,就是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寬容的、開朗的健康心理狀態。因為,它會讓你開心,它會催你前進,它會讓你忘掉勞累和憂慮。
三、擔心、焦慮
今年有沒有產生擔心很焦慮的這些感覺,也許是自己的兩性關系曾出現“親愛的,你明天仍愛我嗎?”的懷疑;或者因為社會治安的敗壞,讓你覺得自己跟家人好像都身處危險:“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我?”有這樣子的感覺好,就會有焦慮跟不安的情緒。
從精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一般焦慮水平高低,與其說取決于當前的處境,和既往生活中的某些個別事件,毋寧說更多地取決于Maslow所謂的基本需要滿足的程度。Maslow說基本需要有三: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大量事實表明,臨床上見到的焦慮病人,其個人史中都有這些基本需要未得到滿足的證據。父母親(尤其是母親)對子女的過分保護、嚴格控制和苛求是造成子女長大后容易焦慮的重要原因。
四、憤怒
今年曾有人對不起你,做了一些事情傷害你嗎?你曾經因此生氣許久,不能自己嗎?那現在還有什么感覺呢?是覺得“你怎么可以這樣對我?我一定要想辦法報復嗎?”
如果到現在,這個憤怒而不肯原諒的情緒都還留在你的情緒背包里,那么這就該要好好的做個處理了。
怎樣處理憤怒是你自己的選擇。但是,你無法消除預先存在的壓力(盡管你可以改變自己解讀這些壓力的方式),你也無法消除當前壓力(盡管你也可以改變自己解讀這些壓力的方式)。但如何發泄你的憤怒,選擇權在你手中。你可以通過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來將間接性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鍛煉身體,避免過度勞累,并學會應對壓力的方法。你還可以改變自己的觸發性想法,使這些想法不會隨便引燃周圍的炸藥。
五、快樂
今年是否完成了一些心愿,例如終于出國旅行了一趟;好不容易開始上健身房了;跟心上人終成眷屬;以及生活中其他一些好的轉變等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太棒了,恭喜你,這下該好好嘉獎自己一番。
那么你不是清除了呢,知道我們要如何面對我們的情緒呢,也許這些方法可以比較好的幫助到你,讓你可以變得開心一點呢,讓你的情緒可以變得好一點。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