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在家多聽聽老人們的嘮叨
一般過年在家里你都會干些什么事情呢,其實我們在過年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甚至是一定要做的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聽聽老人們的教導吧!
孤獨是空巢老人最大心病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群體長大成人,外出求學、工作、成家,空巢現象成為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之一。
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公布的數字表明: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預計至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將達到90%。
這兩位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卻充斥著孤獨寂寞。
另外,老年人退休后,一下子閑下來,感到無事可做,社會活動、人際交往越來越少,好像被社會遺忘了,自信心受挫,更加深了孤獨。孤獨也與老年人的性格有關,原本性格孤僻的老年人退休后更是深居簡出,不愿與人交流,其孤獨感就會表現得更嚴重。而性格開朗健談、興趣廣泛的老年人,心理問題則不太明顯。
總之,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產生有自身、家庭和社會等綜合因素。
聽老人嘮叨也是一種孝順
“不要以為多給老人買好吃的買衣服,送禮物就是把老人掛在心上了。”心理專家朱建忠強調,父母老了,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而當今的社會發展卻使年青人們不能陪在父母身邊,這樣老人們的孤獨感才愈發強烈,孩子們能做的就是經常與父母聯系,比如:給父母打電話聽老人們講講心里話,談一些能讓他們開心的話題。人上了年紀,總會有許多感慨,而父母講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兒女,不要嫌父母嘮叨,學會傾聽,只會讓父母感到快樂,他們會因為你重視他們,重視家庭而對晚年生活充滿希望。
在老人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著他們旅行也是能讓他們開心的方法。比如可以帶老人們看一些生活趣味濃郁的電影,適當地帶老人們逛逛街,不要小看這些事,年輕人娛樂的時候也可以帶老人們娛樂一下,讓他們接觸一些新鮮事物,可以使老人們的思維方式隨社會前進,同時也更能理解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調整心態,快樂安度晚年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作為老人與其讓兒女為自己擔憂還不如成為家庭里快樂的源泉,讓兒女們在外打拼累了回到家提提神呢。
“另外,老人們學會自我排解。”朱建忠給出了五點建議:首先,要正確看待子女“離巢”。子女成年以后離家獨立是正常現象,也是社會發展趨勢,父母不需為此感到悲傷。其次,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強同他們的聯系,多溝通交流,達到精神上的認同。三是轉移思維重心。老人要逐漸轉變以子女為重心的精神狀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悅,老年人操勞了一輩子,晚年正是應該放松的時候,老年人過得輕松也可以給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確處理矛盾。對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處之,如果在教育孫輩的看法上和子女觀點不盡相同,也不必過于悲傷。
人人都會老,人人有老時。關注老人、關愛老人是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否給空巢老人提供一個有保障、有尊嚴的晚年生活,關乎著社會和諧、民族尊嚴,這是相關部門的責任,更是每位公民的責任。
實相比與打牌和玩耍來說,和自己身邊的老人們說話還是有很多的幫助的呢,多聽聽他們的建議也是很重要的呢,如果你也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的話,那么就要多聽聽老人們的教導啦。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