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情緒 我們有太多的誤解
對于情緒而言,我們會有很多的誤解,在我們很多人眼里,情緒化的行動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不好的,但是其實情緒化也還是會有很多好的存在的。
在社會中,我們很少談及情感。平時的聊天談話不外乎我現在干啥事了,我有什么想法啦之類的。事實上,大多數人發現說話的時候以“我認為……”開頭更簡單些,而“我感覺……”總顯得有些笨拙。
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情緒教育,相反的,迫于別人的期望,我們會觀察周圍的人,從中學習被社會所認同的方式去處理情緒。但實際上,很多人并沒有從別人身上復制到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
關于情緒的表達與處理方式,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社會中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怎樣描述與管控情緒,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事實上,還存在著一些描述情緒的詞匯而大部分的語言中又沒有同義詞,比如說最近通俗科學發布了21種情緒,但在英語中沒有與之對應的同義詞。
顯然,關于情感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疑惑,這里也列舉了一些最常見的誤解:
我應該有種與眾不同的情緒反應。
人們經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我知道我不該為這種小事煩惱”“我應該比現在過得更快樂”,當然,不管怎樣,也沒有規則說你這種情緒反應就是錯的。與其浪費精力把自己搞的很愧疚,還不如及時行樂。要明白,怎樣對待某種情緒,選擇權在你手中。
我沒法控制自己的感覺。
不管你的情緒好壞,那并不意味著你就得被困在這個特定的情緒里。你完全可以做出些改變,能夠影響到你的感覺。要想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方式。
發泄情緒能讓我感覺好些。
一個廣泛存在的錯誤觀念就是:你如果沒有跟人傾訴,那你一定是在抑制自己的感情。但研究表明,結果恰恰相反,當產生憤怒情緒時就是這樣。摔枕頭發泄,把認識的人都叫來,告訴他們你過得有多爛,這樣只會讓你更加興奮,而不能讓你好起來。
要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我不成了機器人了!
有人認為,控制情緒就是要表現的沒有情緒一樣。事實并非如此,現實主義的觀點是:我們會有諸多情緒體驗,但我們大可不必受制于它們。糟糕的一天結束時,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好起來,而不是在這壞情緒里走不出來,這樣也損害健康。
他人會讓我衍生出某些情緒。
人們經常說,“我都被老板逼瘋了”“我婆婆讓我感覺很不爽”,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影響你的感覺。他人可能會影響你的想法,但不能影響你的情緒,你才是情緒的主人。
我處理不了不良情緒。
當人們懷疑自己對某些情緒的忍耐力時,人們就會逃避。一些經常焦慮的人就很難得到晉升的機會,一個人要是對沖突、矛盾感到不適,那他可能就會回避與同事見面解決問題。學會處理不良情緒,會建立起你的自信。不做情緒的奴隸,你就知道,你的能力遠超你想象。
消極情緒都是不好的。
情緒是好是壞很容易區分,但是那種深處的感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不好說了。同樣的情緒,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有不同的結果。比如說,憤怒,當人們氣瘋了的時候,有的人表現的很糟糕,但有的人就能化悲憤為力量。現實世界中有一些積極的變革,就是因為積極分子對他們所看到的不公平感到憤怒,從而推動變革的發生。
對于情緒化的誤解,我們需要有自己的特點,只有學會了對自己情緒化的控制,我們才能讓自己更好的去支配情緒,控制情緒,才能讓我們遠離情緒的影響。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