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的奧秘你知道么
疲勞并不是我們一生的敵人,確實在很多時候,心理上的疲勞可以讓我們感覺的舒服一點,所以我們需要好好的揭露一下疲勞的奧秘才行。
“疲勞不是我們的敵人。事實上,它還是個挺友善的家伙并只想讓你更舒服一些。它想讓你停下,看著上帝的份上好好躺著。”
當任何人嘗試過了長跑10公里或者下班后去健身房都會知道疲勞是什么滋味,但很難說清楚疲勞究竟是什么。我總是認為疲勞時體力不足的結果,或者說是與心肌強度和效率、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和肌肉細胞中線粒體密度有關。不過盡管這三樣的確在持久性運動的優越表現中起很大的作用,但是影響疲勞的因素不僅是這個。
當然就像我以前所說,心理因素也起著作用。你鍛煉的原因、他人的鼓勵和對于鍛煉持續時間的知識都會影響你的疲勞感。但是當我最近聽廣播實驗室一個播客的節目時知道了一套有意思的理論研究。這項研究表明還有其他超越心血管健康和心理狀態的因素產生影響,和大腦如何控制能量和運動有著關系。
在英國的一項研究中,八位頂尖耐力自行車手在實驗室的固定式腳踏車上被測試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他們被要求完成一項計時比賽越快越好并被提供兩種飲料:一種含糖,另一種含有人工甜味劑(不能補充體力)。我們不會對于得到含糖飲料的實驗對象更快完成這件事感到吃驚。但是讓人感覺有意思的是這個實驗中實驗對象并沒有喝下一口糖分飲料。研究人員僅僅讓他們漱了漱口并吐掉。然而盡管沒有喝下一口,用含糖飲料漱口就幫助測試者提升6.4%的表現。這意味著在30英里中相比較提前完成4分鐘或者說領先其他人1英里。
乍看之下這個實驗好像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因為首先和體力或者新陳代謝無關,被測試者們是和自己做比較并且沒有吃任何東西。其次也和心理無關,兩種飲料的甜度相同并且是雙盲測試。真正有關的是在大腦內部的一些因素。
研究者們繼續根據功能磁共振成像觀察大腦對于兩種飲料的反應。研究發現盡管兩種飲料甜度相同,影響大腦的方式卻截然不同。用糖分漱口相比于糖精對于前扣帶皮層和紋狀體的影響明顯顯著。前扣帶皮層調節注意力和情緒,對于痛覺有很大影響。與之相比,紋狀體處理習慣性行為。由于持久性需要起抑制作用的負面情緒來對抗習慣性的任務,這項研究的確說明了腦內這些區域的活動變化會幫助運動員更加有耐力。
然而這不是證明用糖水漱口能提升運動員表現的第一個實驗,但是第一個運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從那之后又有幾個研究進行深入研究此現象。兩個研究檢驗用糖水漱口是否對于運動員饑餓或飽腹狀態下有所區別(Fares 2011, Lane 2012)。兩項研究都發現了糖水漱口能提升體力。在測試者為一般人的前者實驗中只證明出饑餓時效果會略明顯,而在以專業自行車手為對象的后者實驗中證明了饑餓時效果十分顯著。
那到底發生了什么?漱口如何幫助這些運動員提升耐力?如果沒有攝取糖分,那他們又是怎么突然得到更多能量的?答案是這些能量始終存在于運動員體內只是大腦不允許下發使用許可。*能夠很好地存儲能量并在需要時使用,而大腦起著看門人的作用。
我們如何在生活中運用這項研究成果?首先避免喝低卡路里或者無糖飲料。如果只是用來漱口并吐掉,那你的身體狀況會更好。
這些研究給我們帶來的更大意義是我們對于疲勞和耐力相比之前還有很多需要去學習。傳統上認為疲勞與耐力和有氧運動有關,我們身材越好做地也越出色。然后心理因素有助于最優表現。這的確很棒但我認為這會給人錯誤的想法,認為積極心態可以克服一切難題。這些研究證明了大腦遠比這些來得復雜。有很多種影響疲勞和能量的因素,你也不必結合某種來改變意識、卡路里消耗或者訓練方法。我作為神經系統科學家很想告訴你這些的潛在機制究竟是如何運作的,但這仍舊是個謎團。幸運的是有很多杰出的科學家正致力于解開這些機制的奧秘并緩慢地作出成效。總之,科學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比賽。
疲勞的奧秘需要我們特別的去注意,只有這個樣子,我們才能更好的顯示享受疲勞帶來的好處,心理的揭示對于我們的幫助還是有特別的多的呢。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