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人更加有創造力
我們很多人都是拖延癥的情況非常的不屑,但是其實拖延癥也是有它的好處的有研究顯示,有拖延癥那些人往往會比較有創造力。
拖延的成因很多,根據近年國外的研究大致可歸納為三類:
一是特質論。研究者把拖延視為個性特質的反映,受個體盡責性、特質焦慮、懶惰、低自我效能感等個性根源影響;
二是動機論。研究者認為期望水平、恐懼失敗、完美主義定向、自我妨礙和自律需求都會影響到個體的拖延行為;
三是調節論。研究者將拖延視為行為自我調節的失敗,是個體不能很好地協調個性、動機、認知與情境因素的結果。
除了拖延癥更具創造力外,拖延也是對抗焦慮的一種辦法
拖延癥看似原因多多,不過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總結起來,拖延行為是人們對抗焦慮的一種辦法,而焦慮大多來自要作出一個決定或開始一項任務。個人的拖延行為往往緣于壓力、犯罪感,以及個人效率降低———這些感覺綜合起來往往又加劇了拖延行為。一般來說,一定程度的拖延行為屬于正常,但長期的拖延則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調的表現。
美國德寶大學心理學家約瑟夫·R·法拉利的觀點則是,拖拉是一種病癥,但能根治。他認為喜歡把該做的事盡量往后拖的人為慢性拖拉癥患者。他把慢性拖拉癥分成“激進型”和“逃避型”,前者有自信能在壓力下工作,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尋求刺激;后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而遲遲不肯動手,或害怕成功后受到別人的關注。
上文所指的拖延癥僅是針對輕微拖延患者所言,如果拖延癥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還是要及時干預的,應對重度拖延癥,我們可以:
1.切斷干擾源,讓自己更加專注;
2.避免多任務操作,合理分配才能簡單高效;
3.不要過于追求完美,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起點;
4.設定完成時間,強迫自己不分心;
5.學會分解任務,勇于做出嘗試。
所以說其實拖延癥也是有拖延癥的好處的,創造力的話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具備,但是你具有拖延癥的人往往比那些沒有拖延癥的人多一些創造力這些就是非常的珍貴的。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