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經常性的裝自信就有自信了呢
其實在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喜歡裝,其實有許多的人也是非常容易出現不自信的現象,但是往往他們會裝的比較自信,這樣的情況下,時間久了,這個人就會變得比較有自信,是不是經常性的裝自信就有自信了呢!
很多時候當你覺得你的能力還不足以勝任某項工作但你卻被趕鴨子上架時,記得不要恐慌,不要恐懼。此時的“裝”對你來說非常的有用。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暴露自己膽怯的心理,深吸一口氣,那種游刃有余的微笑臉上揚起來,處理事情的時候,即使不會,也要顯得深思熟慮的樣子。
當然,在人前裝自信,在人后你肯定會加倍努力,你才有資本第二天爬起來的時候繼續裝。
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只是說偽裝的程度有所不同。這不能簡單地解釋為公眾演出前的怯場或者焦慮,相反,這是我們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得到了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因此整天擔驚害怕終有一天自己真實的能力會暴露無遺,擁有的東西也會隨即消失。
心理學家稱之為 “冒牌者癥候群” 或 “冒牌者恐懼”。
冒牌者恐懼不僅讓我們思想負擔過重而且使得我們不斷質疑自己,把更多的精力用來猜測別人會對我們做出什么評價(而且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猜測還都是錯誤的)。同時猜測讓我們疑心重重,破壞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因此演講時,我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總覺得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想著下一步該干什么,下一句該說什么,擔心臺下的聽眾會不會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
冒牌者恐懼偷走了我們的自信,壓制了我們的風采。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你有能力站在這里,那又憑什么指望別人信服你呢?展現個人風采與冒牌者恐懼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而我們自己就是那枚硬幣。
我并不從事冒牌者恐懼相關的研究,但是我有過親身經歷。我不僅體驗過這種做騙子的感覺,并且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生活在它的陰影之下。不過其他人對此一無所知,因為這只是我的秘密。這也是冒牌者恐懼為何一直控制我的原因——它像給了我封口費一樣,只要不說出心底的恐懼,別人就不會有“她沒資格站在這兒”的想法。所以我們不該透露任何的恐懼,難道不是嗎?
在2012年的TED演講中,我分享了自己遭受冒牌者恐懼的困擾經歷。在一次嚴重的車禍后我試圖回到學校,那時我的大腦嚴重受損所以無法有效處理信息。因為這個原因學校勸我退學另謀出路。我很迷茫,沒有什么比失去社會對你的核心認同感更可怕的事情了。失去其他的能力也許還不會讓我很絕望,但是我卻失去了思考能力,我曾經最引以為傲的能力,這一點讓我覺得很無助。
不過我還是熬過來了,努力讓自己的生活重回正軌。這個過程真的相當緩慢并且艱難。我完成了本科學業,然后費勁考入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院。但是長期以來我依舊籠罩在冒牌者恐懼里。每一次的進步都讓我感到更加害怕,小小的失誤也會時刻提醒著我的無能,暗示著我“你根本沒資格站在這兒 ”, 這句話像魔咒一般地縈繞在我心頭,怎么也釋懷不了。
研究生的第一年,每位學生都需要在一個20人以上的團隊里發表20分鐘的演講。輪到我演講的前一天,我幾乎要被恐懼淹沒,于是我找到了我的導師并且告訴他,我準備退出 —— 只有這樣才能不用發表演講。
然而導師卻說 :
“不,你不能放棄,你必須上臺演講。盡力去做,就算是裝出來的也沒關系,繼續偽裝,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你真的可以做到為止。”
事實上,那次演講我表現并不好。一個人杵在臺上,全身僵硬,只有嘴在動。我分分鐘都感覺下一秒大腦就要短路,唯一的乞求便是這次演講快點結束。演講的末尾有人舉手提問,那時我幾乎都快暈厥過去。但是我還是挺了過來,而聽眾的反應也并沒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在這之后,我開始不斷地出去演講,抓住一切鍛煉當眾演講能力的機會。有時候我甚至會給自己做演講,只為了尋求更多的練習機會。
在那之后,我從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先是在羅格斯大學從事了1年的心理學教育,再是到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任教兩年,最后我到了哈佛大學教書 —— 像我這種人根本不應該來的地方 —— 當年導師說的是對的:我發現自己已經有能力做到了。
當時我在哈佛大學遇見了一位女學生,一整個學期幾乎都沒有發言。最后一堂課前,她來辦公室找我。因為我之前跟她說過,如果她在最后一堂課還不發言的話,這門課就會不及格。她無助地站在我的面前,沉默了許久,最后留下了眼淚,并說出了一句我不能再熟悉的話:“我沒有資格呆在這里。”
她說她來自一個小鄉村,沒有高貴的血統,在哈佛大學里完全沒有歸屬感,經常懷疑自己被錄取進來只是招生官跟她開了個玩笑。
她多么像當年的自己啊。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深深地被觸動了,我突然意識到:
今時已不同往日,我不需要再偽裝自己,不用再去害怕別人發現我內心的脆弱。不過這一切在她開口對我說這些話之前,我甚至沒有意識到。
接下來我另外一個想法就是:她也不是一個冒牌者,她也有資格呆在這里。
我的TED演講播出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故事能引起這么多的共鳴。事實上,在演講之前我差點就把這部分內容刪掉了,因為它有點偏離演講的主題,同時又是非常私人化的內容。
演講結束后,很多聽眾走過來擁抱我,他們飽含熱淚地告訴我,我完全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在之后很長一段日子,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無數個這樣的類似信息,每個人都告訴了我他(她)做一個冒牌者的感受。
大部分的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完全克服一個冒牌者帶來的恐懼。其實我們只需要在每次恐懼出現的時候面對它們,一個一個地解決掉就行了。我并不能隨隨便便地說,只要你學會了演講的技巧你就能像一個技藝高超的禪師一般掌握“永恒的秘訣”,我不能確保你很快就能永遠擺脫偽裝帶來的焦慮。新出現的問題可能會加深從前已有的恐懼,新涌出的匱乏感也許也會喚醒沉睡已久的不安。我們與焦慮打交道的時間越多,就越能學會如何與它和平共處,化敵為友。這有點像兒時玩的打地鼠游戲,你知道的,最后我們總是贏家。
其實人們的生活當中都是潛移默化的存在的改變的,如果我們經常性地做一件事情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我們這個人在生活當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發生,因此自信是我們可以慢慢影響到一個事情!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