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什么忽視心理抑郁
有研究顯示,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的老人都會有抑郁情況?但是很多老人對這些不以為然,老人為什么那么容易忽視自己的心理抑郁情況呢?
1.被它病干擾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壓、心臟病、老慢支、胃潰瘍、關節炎、糖尿病等,這些疾病往往是遷延時間長,治療效果一般,這些都會使人感到無能為力,力不從心,心情沮喪,無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癥狀,如癡呆、帕金森病等。這些疾病能引起與抑郁癥類似的癥狀,如乏力、睡眠障礙、注意力困難、悲觀思慮、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時很難區分是疾病的抑郁表現還是疾病并發的抑郁癥,因此老人容易在關注軀體疾病時忽視心理問題的存在。提示抑郁癥有價值的跡象有:社會功能的退縮、失敗無望或應受懲罰的感覺增強、對生活缺乏意義、經常想到自殺等。帕金森病和阿爾茲海默病與抑郁癥關系密切,有一項研究發現,前者的50%,后者的35%會患上抑郁癥。
2.被藥物引發
許多老年人需要規律地服用多種藥物以治療自己的軀體疾病。有些藥物能加重或引起類似抑郁癥的癥狀,如心血管藥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種藥物副作用的個體差異性很大,所以因藥物引發抑郁的程度也會有較大的區別。
3.被不適掩蓋
典型的抑郁癥,都有較深的持續性情緒低落和消極悲傷。而老年人的抑郁卻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惡劣,也沒有想自殺的念頭,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續性的疲乏、無故的體重減輕、睡眠節律紊亂、食欲胃納變差、經常五更泄瀉、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所以老年抑郁癥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醫生忽略。許多老年人也都關注和強調他們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適而否認自己已患有抑郁癥。
4.被喪偶忽略
在有壓力的社會生活事件中喪偶對人的心理創傷最大。喪偶后,家庭結構、親情關系、經濟情況、起居環境都會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適應新的環境和處境是一個心身的考驗,度過這個適應性生活階段又需要1~2年的時間。因此必須懂得在這期間存在著患抑郁癥的危險性。不要以為喪偶心境不好是理所當然,應清醒地認識到,繼而進入的抑郁狀態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所以有些事情我們還是需要關注一下的,老人作為這個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如果忽視了自己心里抑郁的話影響也還是很大的。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