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癥老是不好可以去看看心理醫生
我們有些人會有一些疑難雜癥,疑難雜癥會給一個人帶來很大的困擾,疑難雜癥治療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去看看心理醫生。
A、有一種病 就叫“醫學無法解釋的癥狀”
陳姓女患者,51歲,在省直某事業單位財務處工作。兩年多來,她食欲下降,一頓飯只喝一碗稀飯,而且胃經常不舒服,還拉肚子,每隔半小時就要去 趟廁所。根據以上癥狀,陳女士懷疑自己消化系統有問題。在半年內,她先后做過鋇餐、胃鏡、腸鏡等檢查,除了查出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外,器官并沒有明顯的病 變。
后來,經人介紹,她找到范軍銘副院長,范軍銘接診后,并沒有給她開治療消化道疾病的藥,而是開了抗焦慮的藥。雖然陳女士心有疑慮,還是遵醫囑服用了,服用兩三個月后,她發現消化道的癥狀,竟然完全消失了。
還有一名王姓女患者,47歲,有頭暈、頭蒙癥狀史10年,經常以此癥狀就醫,腦部核磁等檢查經常做,就是發現不了明顯的病因,她服用了大量治腦病的西藥,病情沒有明顯的好轉。后來,經范軍銘副院長心理治療,癥狀才大為改觀。
以上疾病在醫學上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醫學無法解釋的癥狀”,患者往往經過多種檢查,并不能明確病因,而病人確實有難以忍受的痛苦,病人把自己所患的疾病稱為“疑難雜癥”,多種治療方法無效,又被自己冠以“不治之癥”的結論。
“醫學無法解釋的癥狀”的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精神、神經系統有關。研究表明,患有“醫學無法解釋的癥狀”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表現為抑郁和焦慮傾向。
B、久治不好的“疑難雜癥” 心理治療大都有效
消化不好,骨頭疼、頭暈手麻的患者,在消化內科、骨科久治無效,到神經內科、心理科(中醫稱為“神志科”)在藥物干預下竟然康復的例子,比比皆是。
早些時候,醫生治療病人,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后來,醫生慢慢發現,這種方法并不完全 正確,甚至發現,對一些久治不愈的患者,通過心理藥物的治療,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后來,醫生把這類癥狀的出現,歸結為心理原因,即“心理疾病反映 出的軀體癥狀”。內向,性格敏感的人,容易出現情緒低落、多疑等心理問題,繼而出現軀體癥狀,最容易出現的是消化系統的癥狀。因為胃是人的第二張臉,當一 個人心情不好時,胃的蠕動立即減慢,消化時間延長,吃的就少,長時間處于情緒低落的狀態,消化道就會出問題。當消化道出問題,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胃 腸出了問題,而不是心情導致的胃腸功能的變化。當然,除了消化系統的癥狀,心理問題還可導致手麻、心慌、渾身疼痛、怕熱、怕冷等癥狀。
判斷軀體癥狀是否由心理因素引起,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即睡眠是否出現障礙,比如失眠(包括入睡困難,早醒、易醒等)。當然,這并不是十拿九穩 的判斷方法,最終確診,最好找心理科專業醫生。范軍銘說,在治療“心理疾病反映出的軀體癥狀”時,中醫有著獨特的優勢,通過中藥湯劑、針灸、理療,并配合 西藥治療,效果較為突出,不良反應較少。
心理疾病治療周期較長,通俗地講,患病時間多長,就要用多長時間的藥,所以說,越早發現心理疾病并進行干預效果越好。
所以如果我們有疑難雜癥的話,不妨就給去看看心理醫生,也許通過心里醫生疏導,我們身上疑難雜癥就解除了,心理醫生有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幫助。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