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愛聽一首歌 或許是強迫癥影響
在生活中,有一些喜歡聽一首歌,甚至有一些人有單曲循環一首歌的習慣,而且這也許是因為強迫癥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特點的關注。
單曲循環癥的典型癥狀
主要表現:喜歡重復循環播放著同一首歌,這首歌要播幾次,有太多的舍不得。歌詞像針在刺,旋律讓眼眶濕。熟悉的音樂,一遍又一遍地聽,卻早已不知道在唱什么。
案例一:小杜是外地人,在南昌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后便是回家上網、看電視。“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是雷打不動聽音樂,而且就聽一首《沒那么簡單》。”小杜說,睡前聽音樂是他的必修課,坐在床上其實啥都沒有干,就是傻聽著音樂,腦袋也是空空的,整個人都呆了一樣,但是眼睛熱熱的,感覺自己跟唱歌的人共鳴了,沉浸在里面。他原來也不是特別喜歡這首歌,但是與前女友分手后突然就喜歡上了,有點不能自拔的感覺。
像小杜這樣的情況,就是單曲循環癥的典型表現,尤其在晚上或者不想說話的時候,表現會特別明顯。
案例二:小巖長期患有失眠癥,本來好不容易才有了點改善,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大,失眠癥又開始死灰復燃。朋友建議小巖睡前多聽聽音樂,放松心情就能便于入睡,但是小巖照做以后收效甚微。最近小巖開始用《康熙來了》催眠,不能是最新的一期,否則反而會被調動起興趣。要是以前看過很多遍的內容,熟悉里面每一個笑點埋伏在何處,如此一來,在訪談的噪音當中,小巖才能恬然入睡。
小巖說,都市里的我們跟電腦差不多,當你超負荷運轉的時候,總歸哪里要出現點小問題,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連不良嗜好都可以細分到“單曲循環癥”,卻對付不了年深月久的失眠,我們對自己了解的越來越清楚,卻仍然把握不了自己。
小巖的感嘆,也是大多數單曲循環癥患者的無奈,他們明白自己的癥結所在,就是無法行動起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心理分析 強迫性重復心理障礙
單曲循環癥,也是強迫癥表現的一種。喜歡單曲循環的人,在聽歌時容易陷入某種狀態,有可能是對過去的一種懷念,這種懷念有可能是享受的,回憶某個幸福時刻,也有可能是痛苦的事情。
像小杜是分手后,那么這首單曲就成了一把鑰匙,打開某個記憶點的門。潛意識里是想擺脫這種情況,但實際又擺脫不了,沒有力量去關掉音樂。 一般是性格較內向、心理素質較差的人容易患上單曲循環癥。
警惕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是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現的,后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于它的電擊。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么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于狗的行為),當狗后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它們也變得無力逃離。而且,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現出這種狀況,是由于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感到了一種無助感。
雖然單曲循環并不一定是種病,但是,如果你過于依賴這種方式來平復某種情緒,也可能會產生習得性無助感。人一旦有了這種感覺,就會有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單曲循環或許可以緩解情緒,但對于問題的解決卻不一定能產生實效,關鍵還是要找對方法找對人。
單曲循環癥是件小事,是個小問題,不過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首先你不要把它當敵人,不要試圖消滅它,當然,如果它已經給你帶來了并發癥,比如鼠標手、黑眼圈什么的,你就要認真考慮是不是要果斷棄之,不要弄得自己傷心欲絕才好。
如果你也有喜歡聽一首歌的習慣那還是需要改改,因為有可能這個時候你正在受到強迫癥的影響,強迫癥帶給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是很大。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