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為李天一喊冤:是誰催生了謠言?
有三條關于李天一的微博,在網上均有數以萬計的轉發,雖有警方證實為不實消息,但仍然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連楊瀾都為李天一喊冤之后。繼“受害人撤訴”謠言之后,昨日,李雙江之子李天一等五人涉嫌輪奸案又起波瀾。多名微博實名認證用戶稱,李天一已被取保候審,現正在家中。對此,警方雖證實為不實消息,但仍引起廣泛關注,再加上楊瀾為李天一喊冤,很多人心里不得不犯嘀咕,微博所言是事實還是謠言?
多個版本網上流傳
前晚,有微博信息稱,“內部透露,李雙江之子李某一案女主角撤銷控訴,已達成和解意向。因李某未滿18歲,且當時已經醉酒,即便訴訟被重判的可能性極低,李某及其他4名嫌疑人家長奔走,最終聯系上女孩的父母并進行長談,受害人最終得到極大的物質補償,包括北京戶口、工作及房產。”
昨天早上,又有多名認證網友發布微博,稱“2月26日,早上八點二十六分,李天一已經獲得取保候審,現正在家中”。
同時,還有網友稱“依據2006年播出的《魯豫有約·李雙江的多面人生》節目,以及1990年夢、李結婚,夢鴿曾‘懷孕休學一年’的經歷,推斷出夢鴿生子不可能在1996年,從而認為李雙江之子年齡有假”。
這三條微博,在網上均有數以萬計的轉發,引起廣泛關注。在這兒,心靈咖啡網不關注這幾條微博的真假,只關注謠言這個現象的本身。
焦慮和恐懼情緒是傳播謠言的動因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謠言?一言以蔽之曰恐懼。一個群體的共同焦慮越多,就越有可能通過謠言來進行表達。關于李天一案情有這么多說法,也是很多人考慮到復雜的社會背景,擔心中國司法的公正、公平。心理學研究表明,有人傳播謠言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試圖解碼那些令人恐懼和不確定的情景。甚至有時候有人明知謠言錯誤得離譜還會傳播,因為通過信息交換能夠舒緩內心的不安。
謠言通常是有關負面事件的,進化心理學理論認為,自古以來,人類總是更看重負面事件意義,原因非常簡單,作為人類來說知道如何避免一只老虎要比知道哪里有一片美麗的花海重要得多。
日本核危機引起的“鹽風波”也證明了這一規律,這就提醒我們大家,當有引起大眾恐慌、焦慮情緒事件發生時,謠言也就容易四起。
有的人明知是謠言,只要符合自己已有的偏見還會傳播
舉一個編成故事的謠言:你知道上海的市花是什么花嗎?白玉蘭。知道上海人為什么把白玉蘭選為上海的市花的嗎?我知道,因為上海到處都有白玉蘭。不對,上海到處都有桃花、茶花等許多花,為什么偏偏選白玉蘭為市花?告訴你吧,因為白玉蘭樹只有花沒有葉子,我們常說“紅花還要綠葉扶”,可是白玉蘭竟然連葉子也不要,說明它何等自戀!上海人選白玉蘭恰恰反映了上海人的自戀,自以為是,瞧不起外地人。
這個故事顯然是一個謠言,選白玉蘭為市花的真正原因是,在上海的氣候條件下,白玉蘭開花特別早,花大而潔白,開放時朵朵向上,象征著一種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但謠言為什么至今仍在傳播?因為它符合有些人關于上海人的偏見,有些傳播者甚至明知它只是一個調侃的說法,依然樂此不疲地傳播。所以當我們聽到一個和某種偏見相一致的說法時要特別提高警惕,提高識別謠言的能力。
什么樣的謠言往往更讓人迷惑?
你一定聽說這樣的研究結果:不小心吞下去的口香糖,需要七年時間才能從身體里排干凈;我們的大腦容量只使用了10%;從太空中可以看到中國的長城;男人每7秒鐘會想到一次性。
這些說法簡單又生動具體,從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它們都是假的。奇怪的是這樣的說法就是有人相信。心理學家指出,復雜難懂的謠傳不太容易散播,所以謠言的制造者往往炮制出簡單而具體的謠言。
誰敢只手遮天?
不排除由于李天一的特殊背景,在中國已經階層利益化明顯的社會,會出現某種變故,如楊瀾為李天一喊冤,但是筆者暗自揣測,如微博所言的這種公然引發眾怒的行為,不太可能在李天一身上發生,因為其案件發生在京城,在知曉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試問,誰敢只手遮天?
相關文章
-
老人看新聞易引發焦慮情緒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在家里沒事的時候都特別習慣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會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經常去看這樣的節目,肯
-
你就是你潛意識里想象的模樣你了解自己嗎?你平時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嗎?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法碰觸到另一個自己,潛意識中的自己。心理學家告訴
-
心理陷阱 誘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這些這是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賬戶誤區;認為東西
-
給心靈買張電影票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編我一樣,喜歡看電影,是個十足的電影迷。尤其你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那么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
-
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愛“裝逼”?相信所有關注今年里約奧運會的童鞋都聽說澳大利亞霍某人詆毀我們游泳健將孫楊的事跡了。的確,這件事尤其是那段視頻出來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