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戰記“玩笑”:一代人的集體狂歡
新世紀的第一十三個年頭,互聯網上的大朋友們給2000年后出生的小朋友們開了一個無惡意的玩笑,當然這場玩笑最終演變成了一代人尋找集體歸屬感的狂歡。
2013年3月6日,微博賬戶“說給樹洞”率先發表了一個關于1999年世紀之交,80后與90后勇斗外星人和隕石雨最終拯救了全世界的段子,隨后經過網絡名人“和菜頭”和“匪我思存”的加工和傳播,在互聯網上迅速擴散,網友們紛紛發揮想象力,不斷創作新內容,最終形成了一個情節完整,斗爭激烈的星際戰爭題材科幻小說似的故事。
年代歸屬:一代人逝去的記憶
每個人都在拿其他人定義自己,我們習慣于將人分為一類一類,然后在自己屬于的那一類里面尋找歸屬感。歸屬感對于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除去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外,再往上的就是歸屬與愛的需要了;前兩種需要決定了人自然屬性的存在,后一種則決定了人社會屬性的存在,因為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所以歸屬感就像人的第二生命一樣重要。
而在歸屬感中最為獨特的就是年代的歸屬了,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我們總是更樂于和我們的同輩歸為一類,看同樣的電影,欣賞同樣的音樂,追求同樣的流行元素,連笑點也都基本上是雷同的;這些和共同哺育我們的社會大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當人們都認同自己屬于一個群體之后,自然就要和其他不屬于自己群體的人劃清界限。這種公開的“敵意”看似不必要,實際上卻是必然的產物,心理學家們可以在實驗室里用1分鐘制造出這樣的分歧:
在一項經典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向參加實驗的男孩們呈現有很多圓點的幻燈片,讓他們推測圓點的數量,并且隨機的告訴其中的一部分人估計的過高了,另一部分估計的過低了,孩子們被分成了兩個群體。
此后,每個人都需要單獨玩成一些任務,并且互相進行評分,結果發現,他們總會對和自己相同群體的男孩打高分,而當得知被評分的對象對于圓點的估計和自己不同時,他們更多的是發出噓聲。
在離開實驗室的現實中,“扶不起的80后90后”在老一輩的嘆息聲中誕生了并且成長著。當然,80后和90后也并非鐵板一塊,在內部也存在著80后瞧90后不順眼,90后嫌95后非主流的現象,但是在面對改革開放以前出生的“老人”,以及新世紀之后出生的千禧寶寶時,8090還是有著最相似的成長歷程和成長環境。
相關文章
-
老人看新聞易引發焦慮情緒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在家里沒事的時候都特別習慣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會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經常去看這樣的節目,肯
-
你就是你潛意識里想象的模樣你了解自己嗎?你平時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嗎?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法碰觸到另一個自己,潛意識中的自己。心理學家告訴
-
心理陷阱 誘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這些這是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賬戶誤區;認為東西
-
給心靈買張電影票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編我一樣,喜歡看電影,是個十足的電影迷。尤其你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那么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
-
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愛“裝逼”?相信所有關注今年里約奧運會的童鞋都聽說澳大利亞霍某人詆毀我們游泳健將孫楊的事跡了。的確,這件事尤其是那段視頻出來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