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加尼克效應:你為什么不敢在電視插播廣告是換臺
很多電視劇的忠實粉絲對節目中插播的廣告甚為反感,但是,又不得不硬著頭皮看完。因為廣告插進來時劇情正發展到緊要處,實在不舍得換臺,生怕錯過了關鍵部分,于是只能忍著,一條,兩條……直到看完第N條后長嘆一口氣:“還沒完呀?"
不得不承認,這廣告的插播時間選得著實精妙。其實說穿了,都是廣告商摸透了觀眾的心理,讓你欲罷不能。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讓你被人家牽著鼻子走呢?
這要歸結于一種被稱為“蔡加尼克效應”的心態。
1927年,心理學家蔡加尼克做了一系列有關記憶的實驗。他給參加實驗的每個人布置了15~22種難易程度不同的任務,比如寫一首自己喜歡的詩詞,將一些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珠子按一定模式用線串起來,完成拼板,演算數學題等等。完成這些任務所需的時間是大致相等的。其中一半的任務是順利地完成,而另一半任務在進行的中途會被打斷,要求被試停下來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實驗結束的時候,要求他們每個人回憶所做過的事情。結果十分有趣,在被回憶出來的任務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務,而已完成的任務只占32%。這種對未完成工作的記憶優于對已完成工作的記憶的現象,被稱為“蔡加尼克效應”。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由于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在心里產生一個張力系統,這個系統往往使我們處于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
當工作沒有完成就被中斷的時候,這種緊張狀態仍然會維持一段時間,使得這個未完成任務一直重重地壓在心頭。而一旦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那么這種緊張狀態就會得以松弛,原來做了的事情就容易被忘記了。
在現實生活中,蔡加尼克效應經常會出現。比如,我們經常會在備忘錄上記下重要的會議,但是到最后還是忘記了。因為我們以為記下來了就萬事大吉。張力系統松弛下來,最后連備忘錄都忘了看。還有,在打電話之前,我們能清楚地記得想要撥打的電話號碼,然而打完之后卻總也想不起來剛才撥過的號碼了,這也是蔡加尼克效應在起作用。
巧妙地利用蔡加尼克效應,恰當地控制好你的張力系統,將有助于你順利地完成任務。
好文推薦:
-
老人看新聞易引發焦慮情緒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在家里沒事的時候都特別習慣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會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經常去看這樣的節目,肯
-
你就是你潛意識里想象的模樣你了解自己嗎?你平時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嗎?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法碰觸到另一個自己,潛意識中的自己。心理學家告訴
-
心理陷阱 誘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這些這是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賬戶誤區;認為東西
-
給心靈買張電影票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編我一樣,喜歡看電影,是個十足的電影迷。尤其你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那么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
-
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愛“裝逼”?相信所有關注今年里約奧運會的童鞋都聽說澳大利亞霍某人詆毀我們游泳健將孫楊的事跡了。的確,這件事尤其是那段視頻出來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