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在地下的人生哲理
在新疆吐魯番以東42公里的戈壁沙灘上,有一座舉世稱奇的“地下博物館”。那里不但保存著大量千年不腐的古人干尸,還珍藏著無數的珍貴文物,它就是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著名的高昌古城北郊,整個墓群從古城東北一直延伸到西北,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在約1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埋有自晉至唐的古墓數千座。這些墓葬沒有碑刻、祠堂、樹林等地面紀念物,甚至連封土都沒有。地面上除了礫石沙丘,幾乎見不到任何墓葬標志。每座墓葬基本上都由斜坡墓道和深約四五米的單室或雙室墓室組成,極個別的還有天井。墓中的尸體就擺放在土洞墓室中的土臺子上。由于當地氣候極為干燥,80%的尸體葬后都變成干尸——木乃伊。
墓葬中保存的文物也極為豐富。僅文書一項,目前就已整理出1700多件。這些文書,上迄西晉,下至唐代,歷時500多年,包括契約、賬簿、官府文書、信札、經籍寫本等;大自典章制度、重大歷史事件及人物,小到禮尚往來等生活瑣事,涵蓋了當時社會的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墓中隨葬的大量陶傭、木俑、絲織品等,也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墓中還保存了大量彩繪壁畫。這些壁畫內容廣泛,題材多樣,從多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尤為難得的是,在一座墓的墓室中,保存了6幅壁畫。這6幅壁畫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墓主人的道德操守和理想愿望,也闡發了一些可貴的人生哲理。
第一幅畫畫著一個欹器,墓主人以此警戒自己:滿招損,謙受益,時刻都不能驕傲自滿。這種欹器,是一種兩頭稍尖、支點易偏的盛水容器。無水時,它向一邊略微傾斜;盛滿水時,它立即會向一邊傾倒;水不滿時,則可穩定地掛在特定的支架上。于是古人便將其置于案側,取名“宥坐”,放在座位右邊,當作勸告之器。當年孔子在魯桓公廟看到這種欹器時,便說:“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確切地說明了欹器的特點。
第二幅畫畫一綠衣人,胸前寫有“玉人”二字。“玉人”原為周朝太廟階下的雕像,表情溫和,好像在控制著內心的欲念。其意在教人節制物欲,修身養性,端正操守,守身如玉。
第三幅畫畫一人用布巾勒住嘴巴,胸前寫有“金人”二字,意為做人應該少說多做,惜言如金。這里用的是“金人緘口”的典故,說的是孔子曾在周朝太廟右階下,看見鑄著一個金人(銅人),嘴上被布纏繞三周,即“三緘其口”,背后有銘文: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第四幅畫畫一人兩手張開,侃侃而談,胸前寫有“石人”二字,意在教人要敢于仗義執言,立場堅定。“石人”原也是周朝太廟階下的雕像,與右階“金人”的位置相對,胸前也有銘文:無少言,無少事。
第五幅畫為墓主人的畫像,他正在屏神凝息,閉目深思,也許正在考慮如何應對這復雜的人生?
最后一幅畫畫一筒狀容器,上有一刻度線,東西裝得過了線,便會從筒底漏掉,意為做人應當廉潔,不要貪得無厭……
六幅普通的畫,卻講述了如此豐富的人生哲理,也留給人們太多的思索……
-
心理名言警句在現在的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面,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但是有一些壓力在發生的時候真的是無能為力的
-
讀人好比讀書但比讀書更難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書中的文字和內容都是不一樣的。讀書容易,但是讀人確是非常的難。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讀懂人這本書。
-
你必須知道的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你知道人生的三把至關重要的鑰匙是什么嗎?你一定會覺得真是個有趣的提問。智者告訴我們,成功人生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
成功人生的六匹馬,你知道嗎?有人說,成功的人生擁有六匹馬,你聽說過嗎?你又知道這六匹馬分別是什么嗎?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因
-
是不是夢想很近現實很遙遠其實每個人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充滿幻想的,并且也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努力著,但是現實給人們棒頭一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