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我們一生中重要的課題
有些因為個人原因落后于時代的人,一面擺出一副痛苦的樣子以顯示自己其實是很有上進心的,另一面又從不努力地學習新知識。與其讓內心處于矛盾的煎熬中,不如安下心來學習。要知道,跟上時代的步伐,內心才會充實、快樂!
《塔木德》說:“對于猶太人,學習是一生的課題。”
這可不是說說的事情,而是有事實擺在面前的。猶太人好學,連馬車夫在等車的時間,都要聚在一起學習《塔木德》。這個故事在世界上是廣泛流傳的。七十多年前,有一個基督教徒想在街上雇一輛馬車。他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排猶太人的馬車。走近一看,馬正在吃草,卻找不到車夫。他就問在路上玩耍的小孩:“車夫哪去了?”小孩回答說:“在車夫俱樂部吧。”基督教徒來到車夫俱樂部,看到在狹窄的屋子里面,車夫們都在學習《塔木德》。
連車夫們都在抓緊時間孜孜不倦地學習,那么其他的人呢?答案是明擺著的了!猶太人的好學精神也告訴我們,只要想學習,就能抓緊時間。
猶太人為什么這么愛學習呢?因為他們懂得知識就是財富,更享受到了成功地把知識轉化為財富后的榮耀。在現代社會,這種重視教育、善于學習的回報就是知識和金錢。從總體上看,各地的猶太社團總能保持高于其他社團的生活水平。在這一點上,猶太人足以傲視全世界。
據統計,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百分之十七是猶太人,美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百分之二十七是猶太人,美國每五個大學教師中有一個是猶太人,每五個大學生中也有一個猶太人,足見猶太民族素質之高。
科學家中除了愛因斯坦外,繁茂的哥廷根花園的締造者弗蘭克、兩次改變了世界的偉人尼爾斯?波爾、“核和平之父”西拉德、“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特勒、天才物理學家費曼、“吞噬細胞”的權威梅契尼科夫、“控制論之父”維納、“世界語之父”柴門霍夫等都是猶太人。猶太經濟學家同樣也不乏其人,大衛?李嘉圖、薩繆爾森、阿瑟?伯恩斯、海爾?布隆納、西蒙等都是猶太人。他們所探討的經濟學課題從商業循環到投入產出分析,從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范圍非常廣泛。之所以猶太人中有這么多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和猶太人善于學習、勤于思索的傳統是分不開的。
諾貝爾科學獎已走過百年歷史,在獲獎的幾百名科學家中,中國本土科學家竟榜上無名。與猶太民族相比,我們究竟差在哪里呢?在培養孩子成才的路上,我們方方面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缺憾。
中國的教育體制導致了家長、老師死命地追求分數,導致孩子失去了玩耍、創新的機會,思想禁錮在標準答案上;在當下的科研體制下,科研經費向“長”字派傾斜,而這些人行政事務纏身,難以靜下心來搞科研,而那些真正有時間搞科研的教授,卻爭取不到經費;在人才選用上還是遵照著老一套的“學而優則仕”,導致很多研究人員專職做了行政后,科研水平倒退。由此看來,要想在科學的最高殿堂有所斬獲,我們的教育、科研環境是需要大換血的!
猶太民族非常善于把知識用在經商上。猶太商人的知識面很廣,眼界很開闊,他們大多是先通過鉆研成為某一行當的行家里手,然后從容地走上經商之路的。學識淵博不僅提高猶太商人的判斷力,還提高他們的修養和風度,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和客戶的信賴,使得他們在投機、冒險、壟斷、創新等領域成功率都很高。
可不要認為猶太商人都有高學歷,許多老一輩的猶太商人因各種原因多半沒受過多少正規學校教育。因為猶太民族的學習傳統和鉆研習慣,使得他們早就將知識上升到“資本”、“資產”的高度,他們將之比作“搶不走而又可以隨身攜帶的資產”。
《塔木德》說:“寧可變賣所有的東西,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為了要得學者的女兒,就是喪失所有的一切也無所謂。”
猶太人深深認識到知識的價值,對學者的敬重其實就是對知識的敬重。他們從小就把學習知識、鉆研學問當做畢生的義務。久而久之,這便成了個人的習慣,民族的傳統。
相關文章
-
心理名言警句在現在的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面,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但是有一些壓力在發生的時候真的是無能為力的
-
讀人好比讀書但比讀書更難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書中的文字和內容都是不一樣的。讀書容易,但是讀人確是非常的難。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讀懂人這本書。
-
你必須知道的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你知道人生的三把至關重要的鑰匙是什么嗎?你一定會覺得真是個有趣的提問。智者告訴我們,成功人生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
成功人生的六匹馬,你知道嗎?有人說,成功的人生擁有六匹馬,你聽說過嗎?你又知道這六匹馬分別是什么嗎?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因
-
是不是夢想很近現實很遙遠其實每個人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充滿幻想的,并且也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努力著,但是現實給人們棒頭一喝,這